鲁国货币初探鲁国货币初探[内容摘要 ] 长期以来,人们对鲁币的认识基本上是一片空白。从 1977 年起,在曲阜鲁国故城的田野发掘中,先后四次发现鲁国货币,为研究鲁国货币提供了必要的材料。鲁国货币从构成材质上可分为海贝、石贝、骨贝、铜贝和包金铜贝等,其中铜贝和包金铜贝均为鲁国自铸货币。 海贝、骨贝等各种质地的贝币在鲁国使用的时间较长,估计一直持续到战国早期。 铜贝和包金铜贝则主要流通于上层社会和对外贸易中。 鲁国货币自西周初年起, 一直至战国晚期, 基本上沿着海贝、骨贝、石贝、铜贝、包金铜贝这样一条线索在发展。类似的情况还出现在黄河中下游的一些侯国,如卫、晋、魏、宋等国,它们都是与周王室地域接近和文化传统相近的国家。它们在货币方面组成的贝币文化圈, 具有自己的特色, 在先秦诸货币系统中应具有不可忽视的一席之地。关键词:鲁国铜贝包金铜贝贝币文化圈关于鲁国货币, 由于史书没有记载, 地下也鲜有出土, 因而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对鲁币的认识基本上是一片空白。上世纪80 年代,钱币学家朱活曾就鲁国故城两次勘探的资料,得出了“鲁国货币很早就有,而且一直使用贝朋作货币, 就是铜铸币出现以后也不例外,既采贝形, 又采贝名” ①这样一个结论。 这是人们对鲁国货币的首次认识。首先介绍一下朱活所依据的鲁国故城两次勘探的有关情况。第一次是在 1977 年至 1978 年,山东省考古所对鲁国故城进行了大规模的钻探和试掘, 这次钻探和试掘基本上搞清楚了鲁国故城的范围、布局和文物分布,并将其成果写成了《曲阜鲁国故城》②一书。本次试掘共清理两周时期的墓葬395 座,但在货币方面的收获很少, 仅在西周早期的墓葬中发现了26 枚海贝,这些海贝长2.1-2.4cm,背面细端都有一圆孔。③第二次勘探是在1981 年的春天,在鲁国故城的北部清理了一大批春秋战国时期的墓葬。这次在货币方面的收获颇丰,发现了大量的骨贝和石贝, 海贝的数量相对较少。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其中一座春秋晚期的墓葬中出土了588 枚铜贝和大约 200 枚碎片。这批铜贝的形状都是仿磨背式海贝,铸造很工整,面有贝唇,侧有齿纹,同墓还出土了 7 枚海贝、 170 枚骨贝。④进入上个世纪 90 年代以来,随着鲁国故城保护与开发的步伐加快,有关鲁国货币的田野发现也增多起来,其中重要的发现有两次,笔者有幸亲身参与了这两次的发现。1996 年 10 月,曲阜市文物部门在曲阜北关发掘了四座春秋晚期的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