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各区的名字由来静安区因静安寺得名静安区,地处上海市中心,地段优势极为明显,周围与 5 个区相邻。静安是个白富美,虽然不是上海最有钱的,但吃穿用度却是整个上海数一数二的,掌管着大上海最奢华的梅泰恒商圈和静安寺商圈。静安寺相传建于三国孙吴年间,初名沪渎重玄寺。南宋嘉定年间,从吴淞江畔迁入芦浦沸井浜边(今南京西路 1686 号),沸井浜就是有着“天下第六泉”之称的涌泉。抗战胜利后,静安区境域划分为第十、第十一和第十二区。因千年古刹静安寺坐落第十区,故以寺名区。徐汇区因“徐家厍”得名徐汇区位于上海中心城区的西南部,徐家汇是上海市西南部的城市副中心。徐汇是较早基本完成旧区改造的中心城区之一。区内有著名的交通大学,以及徐家汇天主教堂等人文深厚的建筑。徐汇就是你在小说里经常能见到的那种从小接受古典文化熏陶,喜爱古典音乐,住在法租界别墅里的公子哥,无论外面的世界再喧嚣仿佛都和他们没有太大关系。明末文渊阁大学士、著名科学家徐光启在上海县城西建农庄“瀼西草堂”,从事农业实验和著书立说,逝世后归葬于此。其后裔在此繁衍生息,初名“徐家库”(库读“she",意为村庄),后渐成集镇。因地当肇嘉浜和李枞泾两水会合处,故称“徐家汇”,区名由此而得。宝山区因“山”得名宝山区位于上海市北部,分成陆地和岛屿两部分。地处黄浦江和长江的交汇点,宝山堪称上海的“水路门户”,海运连接 164 个国家和地区的 400 多个港。宝山是个少爷,因为以前家里是炼钢的,所以还是有些家底的。郑和下西洋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但长江口航道风急浪高,水流湍急,却没有导航标志。明成祖朱棣便命人在长江口南岸堆土造山,山上建“烽堠”,白天举烟、晚上明火,为来往船只指明航向,当地百姓称其为“宝山”。此山后坍没于海,但其名沿用至今。普陀区因普陀路得名普陀区位于上海中心城区的西北部,南与长宁区、静安区毗邻,东与闸北区交界,西与嘉定区接壤,北与宝山区相连。很多人认为普陀是个屌丝,是城乡结合部的,但其实人家很有文化,他拥有的华师就培养出了很多人才,长风、苏州河也都是他们家开发的旅游业,另外,铜川路上还卖海鲜,所以,普陀家境还算是很殷实的。抗日战争期间,上海分设31 个警区,苏州河(吴淞江)以南地域为第十三警区,由普陀路警察局管理。抗战胜利后,仍按旧时警区地域设“第十三区”,1947 年改称普陀区。“普陀”得名于 1920 年前后公共租界工部局所筑“普陀路”,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