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与心脑血管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是两人类疾病的总称,它可分为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以冠心病为主,冠心病又称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是由于供应心肌血液的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使动脉血管变窄,心肌供.血不足造成的。脑血管病则是指脑血管破裂出血或血栓形成,引起以脑部出血性或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俗称为脑中风;该病常见于中年以上人群的急性发作,严重者可发生意识障碍和肢体瘫痪,是目前造成人类死亡和残疾的主要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的病因,从整体上讲,较为复杂,一般认为与下述因素有关:饮食■、吸烟、精神、心理压力、遗传、年龄、脂质代谢失常、糖尿病、内分泌因素、肥胖等。其中遗传因素在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过程也起到重要作用。有研究表明,高血压病人中,40%的有高血压病家族史。有冠心病家族史的人员其冠心病发病率为无冠心病家族史的 5 倍。环境因素作为外因,而遗传因素作为内因,由于人们的不同遗传易感性,就会出现同样的不利坏境因素卞,有的人容易发生脑血管病,有的人则不发生的情况。通过检测心脑血管疾病相关基因,若在遗传上存在风险,则应通过积极的饮食、行为/生活方式干预,甚至定期进行医学体检,争取做到早发现,早预防,从而延缓或避免心脑血管疾病对身体的伤害。常见心脑血管病的发生与基因的关系,举例分述如卞。基因与原发性高血压 一、原发性高血压概述在未用抗高血压药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 和/或舒张压$90mmHg,即可定义为高血压。2004 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结果显示,我国 18 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 18.8%,全国患病人数超过 1.6 亿。高血压可导致脑血管、心脏、肾脏的病变,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hypertension*EH)发病原因可分为遗传因素和坏境因素两个方面:遗传因素约占处%,坏境因素约占 60%。大量的临床资料证明:父母均患高血压,其子女的高血压发生率可达 46%:父母中一人患高血压,子女高血压发生率为 28%;父母血压正常,子女高血压发生率仅为 3%。坏境因素包括超重、高盐膳食、吸烟及中度以上饮酒等。二、基因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研究表明,影响血压高低的代谢通路主要包括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和舒张血管的因子的释放调节系统,其中遗传因素对上述代谢通路中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相关的基因AGT 基因编码的蛋白最终可以增加血管收缩,促进血管变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