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寄生虫-螨病李某某2019.12.31螨病是由寄生性螨类寄生于动物的体表或体内所引起的一类寄生虫病。螨类(mites)指蜱螨目中除蜱亚目的种类以外的所有种类,已知的约3万余种,它们中有的自由生活,有的寄生在植物上,有的寄生于哺乳类(包括人)、鸟类、爬行类和昆虫类,引起动物的螨病。螨病病原寄生于动物的螨分属于疥螨亚目(Sarcoptiformes)、中(气)门亚目(Mesostigmata)和恙螨亚目(Trom-bidiformes),其中以疥螨亚目的疥螨科(Sarcoptidae)和痒螨科(Psoroptidae)的种类最为重要,它们分别寄生于畜、禽的皮肤表皮内或皮肤表面,引起畜、禽的慢性寄生性皮肤病,即通常所称的螨病,又称疥癣,俗称癞或瘙。螨的形态与蜱相似,头、胸、腹愈合在一起,躯体呈圆形、卵圆形或亚圆形,也有的呈长形或蠕虫状。虫体由颚体(或称假头)和躯体两部分构成。颚体由背面的一对螯肢,两侧的一对须肢及腹面的一个口下板构成(有的种类无口下板)。躯体由具弹性的革状表皮构成,成螨和若螨有足4对,幼螨有足3对,躯体和足上生有许多刚毛。形态疥螨病是由疥螨科、疥螨属(Sarcoptes)的螨寄生于多种家畜和野生哺乳动物的皮肤表皮层内所引起的慢性、寄生性皮肤病。该病以患部剧痒、结痂、脱毛、皮肤增厚和畜体消瘦为特征,是人和马、牛、羊、猪、犬、兔、狮、虎、豹、狐、鹿、小熊猫、羚羊、猴等动物的重要外寄生虫病。一、疥螨病(一)病原形态1.疥螨虫体较小,近圆形或龟形,乳白色或浅黄色,背面隆起,腹面扁平,身体上有横、斜的皱纹2.头、胸、腹完全合并在一起,通常只分为假头和躯体两部分3.背部隆起,腹部扁平,足上有吸盘,雌螨比雄螨大4.体形小,雌螨体长0.3~0.47mm,雄螨体长0.19~0.24mm疥螨属终生寄生虫,它们的一生,都是在宿主身上度过的,并能世代相传地生活在同一宿主身上。发育过程包括卵、幼螨、若螨和成螨四个阶段,属于不完全变态。(二)生活史1.隧道口2.隧道3.皮肤表面4.角质层5.细胞层1.呈世界性分布,我国各地均有本病的发生。主要通过病畜和健畜的接触而感染。其次是通过被病畜污染的畜舍、畜栏、场地及各种饲具、耕挽具等,有的还可通过工作人员的衣服和手,把病原体传播给健康动物而引起感染。2.本病的发生与流行有季节性,多发生于秋末、冬季和春初。3.幼年动物易遭受螨病侵害,发病也比较严重。4.潮湿、阴暗、拥挤的笼舍,饲养管理差和卫生条件不良,也是促使螨病蔓延的重要因素。(三)流行病学1.剧痒这是贯穿于整个病程的主要症状,病势越重,痒觉越剧烈。2.患部皮肤上形成痂皮即结痂。在虫体的机械刺激和毒素作用下,皮肤发生炎性浸润。3.皮肤脱毛、增厚、弹性降低随着病情的发展,毛囊、汗腺受到损害,使患部发生脱皮。4.消瘦病畜终日啃咬、摩擦和烦躁不安,影响正常的采食和休息,并使胃肠的消化、吸收功能降低。(四)致病作用和症状动物疥螨病多先发生于皮肤柔软、被毛短而少的部位,以后再向全身扩展。猪:仔猪多发,初发于眼周、颊部和耳根,以后蔓延至背部、体侧和后肢内侧。马:始发于头部、体侧、躯干及颈部,然后蔓延至肩部署甲及全身。犬:先发生于头部,后扩散至全身兔:先由嘴、鼻周围及脚爪部发病,然后蔓延到鼻梁、眼圈、前脚底面和后脚踱部。根据临床症状如剧痒、皮肤增厚、有痂皮脱毛和消瘦等特征可作出初步诊断。对症状不明显者必须进一步进行病原检查,如没有发现病原,亦可用杀螨药物进行治疗性诊断。病原检查从患部刮取皮屑进行镜检。1.显微镜直接检查法2.温水检查法3.浓集法(五)诊断(六)治疗1.口服及皮下注射阿维菌素,间隔7d后应进行第二次用药治疗。2.局部涂搽、喷淋常用的药物如:敌百虫溶液、蝇毒磷、辛硫磷、马拉硫磷等。3.药浴最常用于绵羊,可选用木桶、旧铁桶、大铁锅、帆布浴池、水泥浴池等浴器进行。4.背部浇泼辛硫磷浇泼剂(赛巴安)、伊维菌素与阿维菌素的透皮制剂等。预防动物螨病,必须采取综合措施,不仅要消灭动物体上的螨,而且要消灭患病动物所在环境中的螨,才能收到良好的预防效果。1.保持清洁干燥,动物体经常刷洗,减少感染。2.厩舍(笼舍)和饲具要定期消毒。3.在常发病的地区,对动物要定期检查,经常预防,一旦发现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