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这一年读的书︱范丁梁:德语阅读中的 20 世纪、德国与世界又到一年年终,盘点今年读过的书单,发现现在的阅读面在很大程度上囿于自己的讨论旨趣,有不少书买回来,仍静静地在书架上等待。年初的时候重读了两本老书:拉尔夫·达伦多夫的《德国的社会与民主》(RalfDahrendorf,GesellschaftundDemokratieinDeutschland)和米切利希夫妇的《无力哀悼》(AlexanderundMargareteMitscherlich,DieUnf higkeitzuTraäuern)。这两本书都在上个世纪 60 年代中期出版。倘若有人想要了解战后德国的政治、社会、道德和心态问题,或许可以从中发现不少富有启发的线索。不过,更让我回味的,并非作者们的具体论断,而是他们在“时代诊断”上的能力与气质。假如我们给“知识分子专家”划分类型的话,他们应该属于雷蒙·阿隆所言的“介入的观察者”(spectateurengagé),而第 1 页 共 12 页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非于尔根·哈贝马斯所提倡的“先锋式的策划者”(avantgardistischerVordenker)。当社会对知识分子和专家集团的力量不再抱有高度的期待与完全的信赖时,重新思考知识分子专家的行为模式,不但有助于辨识在“思想”的场域中专家与社会的沟通入口,也有助于各类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专家——当然也包括历史学家——反思自我的职业定位。 在这种情况下读到沃尔夫拉姆·艾伦伯格的《魔法师的时代:哲学的伟大十年(1919—1929)》就非常有意思(WolframEilenberger,ZeitderZauberer.Dasgro eJahrzehntdßerPhilosophie1919-1929,Stuttgart:Klett-Cotta,2024)。该书于 2024 年 3 月甫一问世,就迅速登上德国各大畅销书排行榜,至 12 月份时已经加印 7 次,并获得了今年的“巴伐利亚图书奖”。作者在书中主要讨论了四位哲学家的生平与著作:本雅明、卡西尔、海德格尔和维特根斯坦。这四人被称为“魔法第 2 页 共 12 页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师”,是因为他们的哲学魔法革新了人类对自我和世界的认知。艾伦伯格重构了他们的思想历程,从而成功揭露了——或者更准确地说,塑造了——人物与思想之间的关联。他既想证明哲学思想的重要效力,尤其是在欧洲为自己在民主与独裁之间选择命运之际;又想呈现哲学思想其实是个人、政治、经济和社会各要素的浓缩,尽管这种浓缩的配比有时绝无法用客观理由来解释。 无论评论者是褒奖这本书的通俗易懂,还是批判它的流于表面,无法否认的一点就是:其叙述方式的确对学院派哲学史书写提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