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生长发育及常见疾病正常足月儿是指胎龄>=37周并<42周,出生体重>=2500g并<=4000g,无畸形或疾病的活产婴儿;一、儿童生长发育与保健儿童的生长发育受营养、疾病状态、母亲情况及家庭和社会环境影响。遗传决定了生长发育的潜力,这种潜力从受精卵开始就受到环境因素的调节儿童生长发育与保健我国平均男婴出生体重为3.33kg±0.39kg;女婴为3.24kg±0.39kg;生后一周内因奶量不足、水分丢失、胎粪排出,可出现生理性体重下降,下降范围3%-9%,生后7-10天回复到出生体重;正常足月儿生后一周体重增加可达1-1.7kg,生后3-4月体重约等于出生时体重的2倍;1岁时体重约为出生时的3倍(10KG);年龄体重(KG)年龄身高(CM)12个月1012个月751-12岁年龄(岁)*2+82-12岁年龄(岁)*7+75体重出生时平均身长为50cm,生后第一年增长最快,约25cm,前3个月增加值约等于后9个月增加值;第2年身长增加速度减慢,约10-12cm,2岁时身长约87cm;2岁以后身高每年增长6-7cm。身高(长)经眉弓上缘、枕骨结节左右对称环绕头一周的长度为头围,头围的增长与脑和颅骨的生长有关。新生儿头围平均33-34cm,前3个月增长值约等于后9个月增长值(6cm),1岁时头围约46cm;生后第2年头围增长约2cm,即48cm;头围大小与双亲头围有关,头围小于均值-2SD,提示脑发育不良可能;小于均值-3SD以上,提示脑发育不良;头围增长过速往往提示脑积水。头围人一生有乳牙(20颗)和恒牙(28-32颗)两幅牙齿;生后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13个月后未萌出为乳牙萌出延迟;出牙顺序一般为下颌先于上颌、自前向后;6岁左右萌出第一颗恒牙;出牙时个别小儿可有低热、唾液增多、睡眠不安、烦躁等;牙齿小儿神经精神发育进程二、儿童常见症状、疾病及处理办法发热腹泻贫血佝偻病肺炎手足口病流感新生儿(g/l)儿童(g/l)轻度144~120110~90中度~90~60重度~60~30极重度<60<301贫血贫血指外周血单位容积内的红细胞数或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病因:①先天性储铁不足,早产、双胎或多胎、胎儿失血和孕母严重缺铁可致胎儿储铁不足;②铁摄入量不足,这是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人乳、牛乳、谷物中含铁均低;③生长发育因素,婴儿期生长发育较快,如不及时添加含铁丰富的食物,易致缺铁;④铁吸收障碍,慢性腹泻不仅铁吸收不良,而且铁的排泄也增加;⑤铁的丢失过多,正常婴儿每天排泄铁量相比成人多,长期慢性失血可致缺铁,如肠息肉、钩虫病、过敏性肠炎所致肠出血;表现:①一般表现皮肤黏膜苍白,易疲劳、不爱活动,年长儿可诉头晕、眼前发黑、耳鸣等;②肝脾肿大;③食欲减退,异食癖(食泥土、墙皮等),可有呕吐腹泻、口腔炎、舌炎或舌乳头萎缩;④烦躁不安或萎靡不振,精神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智力多数低于同龄儿;1.1缺铁性贫血一般治疗,加强护理,保证充足睡眠;避免感染,根据患儿消化能力,适当增加含铁质丰富的食物;去除病因,对饮食不当者纠正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和食物组成,如有慢性失血性疾病,应及时治疗;铁剂治疗:1、口服铁剂,首选二价铁(**亚铁),如葡萄糖酸亚铁、琥珀酸亚铁等,口服铁宜在两餐之间。服用维生素C,可增加铁的吸收,牛奶、茶、咖啡及抗酸药等与铁剂同服可影响铁的吸收,2、注射铁剂,易发生不良反应;输红细胞;治疗及预防维生素D缺乏是引起佝偻病的主要原因;病因:1、围生期维生素D不足;2、日照不足;3、生长速度快,需要增加;4、食物中维生素D不足;5、疾病影响;2.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1、初期(早期):多见于6个月内,特别是3个月内小婴儿,多为神经兴奋性增高的表现,如易激惹、烦闹、汗多刺激头皮而摇头;无特异性。2、活动期(激期):影响骨骼发育;3.恢复期;4、后遗症期:多见于2岁以后,因幼儿期严重佝偻病,残留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不需治疗。临床表现骨骼改变补充维生素D,治疗原则口服为主,一般剂为每日50-125ug(2000-5000IU),持续4-6周;之后小于1岁婴儿改为400IU/d,大于1岁婴儿改为600IU/d,同时给与多种维生素。治疗1月后复查效果;治疗是一种自限性疾病,足够的户外活动,可以自愈,每日获得Vd400IU/d是治疗和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