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气象雷达综合探测基地建筑设计方案说明一、概述本工程为台州气象雷达综合探测基地,工程选址位于台州椒江滨海工业城。场址东至用地边线,南至洪三路,西至用地边线。基地呈长方形,东西朝向约110m,南北朝向约170m,,总用地面积为20000m2。现状以农田为主并有少量水塘,地块平整,地块东面有“十条河”流淌而过。规划建筑建设用地面积4986.6m2,规划建筑占地面积1300m2。气象雷达综合探测基地建成后,还将成为台州椒江区标志性和景观性建筑,同时也将成为当地一处重要的科普宣传基地。二、设计依据1、《椒江区总体规划及分区规划》;2、规划部门规划设计要求;3、规划用地地形图数字文件;4、《办公建筑设计规范》;5、《民用建筑设计通则》;6、《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7、国家及地方相关法规规范等。三、设计指导思想:本设计力图以务实的态度,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在设计中突出创新意识,恰如其分的表现台州气象雷达综合探测基地的建筑风格和设计追求,使之适应椒江经济和城市发展的需要。力求使本工程与洪三路景观规划相衔接。为了气象雷达综合将探测基地设计成是一幢集防灾减灾,观光旅游、科普教育为一体的标志性景观及观景建筑。具体特点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方案充分体现了建筑的简约理念,并突出其“骨架L型”特征,透明性和视线通达性是该方案的特征所在。(2)方案中最为精采的是将综合楼的观光旅游性质特点提到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同时设置一个大台阶以引导人流。(3)传统与现代的交融。本方案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以现代的手法体现。在总体规划上以“合院式”作为构成方案的基本元素;在单体建筑的立面设计上则体现当地传统窗棂的分隔神韵。(4)设置中庭为办公建筑创造了休息、交流、活动的最佳空间,这里将周围的环境纳入室内,并与花园中的植物有机地融为一体。四、总体布局按城市规划要求,建筑南退洪三路20米,考虑到以后工程发展的增加,故适当考虑工程预留实施用地。根据对地块的分析,以雷达塔楼为中心,办公楼平面围绕其展开。建筑体量呈半围合布局,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完整统一的沿街立面以及完整丰富的半开放的独立的内院活动空间。综合楼按需求分设出入口。主入口安排在广场上,便于帮助办公人员办理事务。在大台阶的位置设置观光人员出入口,使得参观人员直接进入塔楼而不影响正常办公作业,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取得较好的效果。同时在建筑西面设置移动雷达车停放位置,方便其进出。整个地块设一内院解决内部人员活动和停车等问题,内院中心广场拟以水池、草坡、雕塑互相穿插,抽象表达台州江南风味的特性。每个出入口相对独立,四周道路环通,满足消防要求,做到人车分流。五、建筑设计1、功能该综合楼功能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即雷达塔楼和业务楼。其中雷达塔楼只设置电梯和楼梯及观光平台,而不考虑其他功能。雷达天线就安装在楼顶上,天线外面是一个圆形的雷达罩,直径16米,供游人参观俯视市区及周边景色。同时钢罩具有防震、防潮等作用。而业务楼一层设主门厅,有贵宾接待室,休息室,厨房及食堂。二层为设置了科普大厅,和办公用房;三层设有部分办公用房和小会议室,及办公人员的单身宿舍。同时通过连廊将雷达塔楼和业务楼相连接。2、流线根据平面布置特点,上下楼主要通过疏散楼梯。3、立面雷达塔楼的设计理念先进、独创、效果理想,与周边环境协调,形象逼真,顶层的观光大厅像一顶硕大的皇冠,圆形的天线罩恰如皇冠上的明珠,预示着气象现代化建设对气象事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雷达塔楼将建成中国气象塔之最,无论白天夜晚观看在整体上表现一体化,灯光设计动感,功能完善,主要满足气象观测功能,其次满足观光及其它需求。业务楼沿街建筑立面运用墙面的虚实对比和构架处理,并具有较强的建筑识别性。建筑造型较好的体现办公特征和繁华气象。立面层次分明,材质的质感把装饰和功能有机的结合一起,将建筑作为艺术品精心雕琢,使建筑室内、室外都拥有良好的视觉效果。在整体风格统一的情况将为整个建筑体块进行切割,使整个建筑尺度小巧宜人,合乎人的尺度,合乎江南地带应有的建筑尺度。建筑中的转折、凸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