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病常见自身抗体自身抗体:指针对自身细胞内、细胞表面和细胞外抗原的免疫球蛋白,见于多种风湿性疾病,尤其在弥漫性结缔组织病中更为常见,对临床风湿病诊断意义重大。目前用于临床的常见自身抗体有:抗核抗体谱、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抗角蛋白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抗磷脂抗体等。自身抗体的临床意义发病机制研究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病情评估与治疗监测病情转归及预后判断•自身抗体的分类分类某种自身免疫病其他疾病举例疾病标志性抗体几乎100%绝少SLE中抗Sm抗体疾病特异性抗体敏感性高阳性率低SLE中ds-DNA,也可出现在MCTD、AIH。疾病相关性自身抗体密切相关阳性率不低pSS、SLE中抗SSA阳性率分别为70%、50%疾病非特异性抗体不具备疾病诊断特异性多可出现如ANA生理性自身抗体:在正常人中常存在,如ANA、RF、抗SMA抗体ANA+ANA谱ANA:传统定义:将针对细胞核内成分的抗体称为ANA。现在定义:是指抗核酸和核蛋白抗体的总称。(对ANA靶抗原的理解已从细胞核扩大到整个细胞)临床上ANA的检测实际上是指总抗核抗体检测。ANAs分类:抗DN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抗DNA组蛋白复合物抗体(如抗核小体抗体)、抗非组蛋白抗体(如抗ENA抗体、抗着丝点抗体)、抗核仁抗体、抗其他细胞成分抗体ANA+ANA谱•ANA1.高滴度ANA阳性提示风湿免疫病可能2.非结缔组织病也可呈阳性:恶性肿瘤传染性疾病:如慢性活动性肝炎重症肌无力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等3.正常健康人:女性>男性,出现率随年龄而增加;风湿性疾病患亲属;孕妇,老年人。抗核抗体(ANA)根据间接免疫荧光的荧光模型可区分不同的荧光核型,不同核型也有意义:均质型→抗组蛋白抗体、抗dsDNA抗体、抗核小体抗体斑点型→抗ENA抗体核膜型→抗dsDNA抗体、抗gp210抗体、抗核孔复合物抗体核仁型→抗Scl-70抗体、抗RNA聚合酶抗体、抗PM-Scl抗体着丝点型→抗着丝点抗体(ACA)ANA检测:筛选实验,ANA阳性(高滴度>320)→全身免疫性疾病的可能。但其滴度本身与疾病的活动度并不相关,没有评价预后的意义。PBC: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ANA谱•抗DNA抗体•抗DNA组蛋白复合物抗体•抗ENA抗体•抗着丝点抗体•SLE高度特异性抗体(阳性率60-90%),SLE诊断标准之一。•其他结缔组织病也可出现,如pSS、DIL、MCTD,阳性率<10%•抗dsDNA抗体对SLE诊断特异性为90%,敏感性(活动期)为70%•抗dsDNA抗体与SLE疾病活动性关系密切,其抗体效价随疾病的活动或缓解而升降,活动期增高,缓解期降低甚至转阴。抗双链DNA(dsDNA)抗体抗DNA组蛋白复合物抗体•抗脱氧核糖核蛋白抗体(抗DNP抗体)强阳性时高度考虑SLE诊断,阴性时应结合其他免疫学指标排除SLE。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指可溶于盐溶液而被提取得核物质中一类蛋白抗原的总称,此组抗原不含组蛋白。临床常规最常检测的抗ENA抗体包括:抗Sm、抗U1RNP、抗SSA/Ro、抗SSB/La、抗rRNP、抗Scl-70、抗Jo-1抗体抗ENA抗体靶抗原:细胞核内的小核糖核蛋白(snRNP),因含尿嘧啶丰富,又称为UsnRNP抗Sm抗体是SLE的标志性抗体,敏感性为20-40%,特异性约为93%抗Sm抗体阴性不能排除SLE诊断。抗Sm抗体(+)是否与肾脏、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及病情有关,目前尚无定论。抗Sm抗体抗核糖核蛋白(nRNP)抗体靶抗原:位于UsnRNP上,识别UsnRNP中除Sm共同核心外的另一类蛋白组分,常用的是抗U1RNP抗体(阳性率高)。抗U1RNP抗体在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中几乎均为阳性(阳性率>95%),且其滴度很高。出现高效价抗U1RNP抗体,且无其他特异性抗核抗体,是诊断MCTD的重要血清学证据。抗U1RNP抗体阳性的病人,常与肌炎、食管蠕动功能低下、雷诺现象、关节痛、指(趾)端硬化和肺间质性改变等症状相关,且肾炎发病率低。抗nRNP抗体可在多种风湿病中出现,不具有诊断特异性。抗SSA抗体/抗Ro-52抗体靶抗原:小分子细胞浆核糖核蛋白(scRNP),蛋白中最重要的是52kD和60kD两种蛋白。主要见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敏感性40-95%,特异性85%其它疾病也可出现:SLE(20-60%)、RA(3-10%)、SSc(24%)等,偶见于慢性活动性肝炎。危害:直接参与组织病理损害(特别是皮肤),与光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