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鱼类》教学设计内容简析《鱼类》是济南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章第一节《动物的主要类群》的第三部分内容。本节通过“观察鲫鱼的形态、结构”的实验,让学生总结归纳鱼类在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上对水生生活的适应,建立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提炼鱼类主要特征,隐含生物进化观点。目标定位鱼类是脊椎动物中比较低等的一个类群,教学中比较容易得到实物,便于学生观察。之前,学生在对无脊椎动物中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学习过程中,有了“观察蚯蚓”、“观察蝗虫”两个实验的探究方法和经验,所以,对于“观察鲫鱼的形态、结构”实验活动应该可以顺利完成,并总结归纳出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因此,根据七年级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我确定目标如下:一、知识目标说明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二、能力目标在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方式的过程中,培养操作能力、合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三、情感目标初步建立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关注生物的生活环境。方法阐释“鱼类”的教学重点是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因此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在由表及里、由外到内的探究过程中,总结归纳鱼类在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上是怎样适应水生生活的。教学流程【课前准备】课前布置学生查阅关于水生动物的资料和有关赤潮水华的资料搜集与本节内容有关的图片、录像等,制作动静结合、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鱼的骨骼标本;准备分组实验材料:活鲫鱼,清水,玻璃缸,新鲜的鱼鳃等。环节一视频展示辨析鱼类师:很多同学都去过海洋世界吧,在那里有许许多多的海洋生物,下面我们来看一段海洋世界的录像,找找看,我们能发现哪些动物?(屏幕播放海洋世界的录像,内容包括各种海洋鱼类、海豚、企鹅等动物)师:你能对这些动物进行归类吗?生:积极回答(认同大部分都是鱼类,海豚是哺乳动物,企鹅是鸟类)师:同学们区分的非常正确,它们都是水生生物,外形上有一些相似之处,却属于不同的类群,说明它们的内部结构是有很大区别的。这节课我们就先通过观察鲫鱼来了解鱼类有那些共同特征,它们是怎样适应水生生活的。【设计意图】录像中形形色色的海洋生物将学生带入奇妙的海洋世界,引发学生兴趣。除了鱼类还展示了海豚、企鹅,由于体形上与鱼类相似,有利于学生认同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