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免疫规划儿童免疫程序及说明内容•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表(2016年版)•制定免疫程序的依据及其内容•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说明(2016年版)–一般原则•(一)起始免疫年(月)龄•(二)建议在推荐的年龄之前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相应剂次接种的疫苗。•(三)国家免疫规划疫苗补种通用原则•(四)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同时接种原则•(五)流行季节疫苗接种建议•(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母亲所生儿童接种疫苗建议–每种疫苗的使用说明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表(2016年版)疫苗种类接种年(月)龄名称缩写出生时1月2月3月4月5月6月8月9月18月2岁3岁4岁5岁6岁乙肝疫苗HepB123卡介苗BCG1脊灰灭活疫苗IPV1脊灰减毒活疫苗OPV123百白破疫苗DTaP1234白破疫苗DT1麻风疫苗MR1麻腮风疫苗MMR1乙脑减毒活疫苗或乙脑灭活疫苗1JE-L12JE-I1、234A群流脑多糖疫苗MPSV-A12A群C群流脑多糖疫苗MPSV-AC12甲肝减毒活疫苗或甲肝灭活疫苗2HepA-L1HepA-I12注:1.选择乙脑减毒活疫苗接种时,采用两剂次接种程序。选择乙脑灭活疫苗接种时,采用四剂次接种程序;乙脑灭活疫苗第1、2剂间隔7~10天;2.选择甲肝减毒活疫苗接种时,采用一剂次接种程序。选择甲肝灭活疫苗接种时,采用两剂次接种程序。制定免疫程序的依据•免疫程序–指对某特定人群(如儿童)预防针对传染病需要接种疫苗的种类、次序、剂量、部位及有关要求所作的具体规定。•传染病流行情况:疾病负担。•疫苗的生物学特性和免疫效果:疫苗的免疫原性、产生理想免疫应答的剂次、间隔时间、接种后的反应、免疫效果和免疫持久性,与其他疫苗同时接种的反应性,人体免疫系统发育的完善程度,母体胎传抗体消失时间等因素。•实施的条件:群众的可接受性和可及性,实施的可能性(生产供应能力、交通状况、后勤保障、组织机构和工作人员现状、接种后的成本效益等)。免疫程序的内容1•免疫起始年龄–母传抗体的干扰–个体免疫系统发育状况–传染病暴露机会–免疫起始月龄要求:存在发病危险而又能对疫苗产生充分免疫应答能力的最小月(年)龄。•接种剂量–接种剂量过小,不足以刺激机体免疫系统的应答,不能产生有保护水平的特异性抗体,造成免疫失败。–接种剂量过大,超过机体免疫反应能力时会产生免疫耐受,使机体在相当长时间内处于免疫抑制状态,不但影响免疫效果,且会加重免疫反应的临床过程,造成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增高。免疫程序的内容2•接种剂次–为使机体形成有效的免疫保护,接种疫苗必须有足够的剂次。减毒活疫苗的接种剂次一般较灭活疫苗少,有的减毒活疫苗1次免疫就可以产生理想的免疫保护。•接种间隔–大多灭活疫苗需要接种2剂次或更多剂次,以刺激机体产生充分和持久的抗体反应。–每次接种间隔时间长短对免疫应答有一定的影响。研究表明:增加各剂次疫苗的时间间隔不降低疫苗的效果,减少时间间隔可干扰抗体反应和降低保护作用。–因此,中断的免疫程序无需重新开始接种或增加接种的剂次。但间隔时间太长会推迟产生保护性抗体的时间,增加暴露的危险。•接种途径•加强免疫•不同疫苗的同时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说明一般原则•(一)起始免疫年(月)龄:免疫程序表所列各疫苗剂次的接种时间,是指可以接种该剂次疫苗的最小接种年(月)龄。•(二)儿童年(月)龄达到相应疫苗的起始接种年(月)龄时,应尽早接种,建议在下述推荐的年龄之前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相应剂次的接种:在推荐的年龄之前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相应剂次接种的疫苗•1.乙肝疫苗第1剂:出生后24小时内完成。•2.卡介苗:<3月龄完成。•3.乙肝疫苗第3剂、脊灰疫苗第3剂、百白破疫苗第3剂、麻风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第1剂或乙脑灭活疫苗第2剂:<12月龄完成。•4.A群流脑多糖疫苗第2剂:<18月龄完成。•5.麻腮风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或甲肝灭活疫苗第1剂、百白破疫苗第4剂:<24月龄完成。•6.乙脑减毒活疫苗第2剂或乙脑灭活疫苗第3剂、甲肝灭活疫苗第2剂:<3周岁完成。•7.A群C群流脑多糖疫苗第1剂:<4周岁完成。•8.脊灰疫苗第4剂:<5周岁完成。•9.白破疫苗、A群C群流脑多糖疫苗第2剂、乙脑灭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