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环境境生生态态修修复复吴亚坤吴亚坤安徽工业大学能环学院安徽工业大学能环学院wuyakun8250@163.comwuyakun8250@163.com第一章生态修复第一章生态修复第一节基本概念第一节基本概念第二节生态修复第二节生态修复第三节生态修复的意义第三节生态修复的意义案例介绍案例介绍第一节基本概念第一节基本概念污染环境:环境污染:是指被污染了的环境,其内在含义是经过量化指标或其他评估方法评价之后,确认环境已经受到了污染。是指有害物质或有害因子输入大气、水和土壤等环境介质,并在这些环境介质中扩散、迁移和转化,使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或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第一节基本概念第一节基本概念治理:修复:是指采用一些措施使受污染的环境不再对系统中生物或其周围环境产生负面影响。是在使污染环境得到治理后,虽然可能会在结构上发生某些变化,但最终还能够恢复未污染之前的功能,使污染环境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而被重新使用。。修复生物修复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24/10/246一、生态修复(恢复)概念•生态修复研究标志:《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过程》(Cairns主编,1980)。相关概念有生态恢复、生态修复、生态重建、生态改建、生态改良等,都具有“恢复和发展”的内涵,即使原来受到干扰或者损害的系统恢复后使其可持续发展,并为人类持续利用。•目前学术上比较用多的是“生态恢复”和“生态修复”。•生态恢复的称谓主要应用在欧美国家,在中国也有应用,而生态修复的叫法主要应用在日本中国。第二节生态修复24/10/247•1)生态恢复(Restoration)----指对受到干扰、破坏的生态环境修复使其尽可能恢复到原来的状态。•2)生态修复----指停止对生态系统人为干扰,依靠生态系统自我恢复能力(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自组织能力),辅以人工措施(物理化学与工程技术),使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或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向有序方向演化。•有目的地采取措施,使受到损害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得以恢复和完善,实现生产力高、生物多样性丰富、系统趋于稳定的目标。3)生态修复任务•两大任务:(1)消除污染;(2)生态重建。24/10/248修复奠基恢复生态消除污染暂时固定不利生态生态系统生态环境24/10/249二、生态修复的特点1严格遵循循环再生、和谐共存(物种多样性)、整体优化、区域分异等生态学原理I、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没有物质循环的系统,就会产生废弃物,生成环境污染,并最终影响到系统的稳定与发展。无废弃物农业是我国古代传统农业的辉煌成就之一,也是生态工程最早和最生动的一种模式。24/10/241024/10/2411II、物种多样性原理物种越丰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为什么樟子松林的松毛虫会肆虐,几十亿株杨树会毁于一旦?纯林的生物多样性低,食物链短而单调,缺少松毛虫、天牛的天敌。III、协调与平衡原理----需要考虑环境承载力即环境容纳量24/10/2412IV、整体性原理整体指社会-经济-自然复合成的巨大系统2.影响因素多而复杂3.多学科交叉24/10/241424/10/2415三、生态修复的基本方式24/10/2416污染修复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消除污染物生态修复恢复生态系统24/10/2417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化学修复物理修复微生物修复微生物修复生态修复生态修复方法24/10/24181、生物修复概念生物修复(bioremediation)----指利用生物(特别是微生物),将土壤、地下水和海洋等环境中的有毒、有害污染物降解为CO2和H2O,或转化为无害物质,从而使污染生态环境修复为正常生态环境的工程技术体系。•工程化生物修复,采用下列手段来加强修复的速度:①生物刺激(biostimulation),满足土著微生物生长所必需环境条件,诸如提供电子受体、供体、氧以及营养物等:②菌群扩增(bioaugmentation)通过各种手段,增加降解环境污染物的微生物数量。(一)生物修复24/10/24192、生物修复的类型1)原位生物修复(insitubioremediation)----不需要移动污染物而进行的生物修复。(1)生物扩增(bioaugmentation)菌株----向污染生境中添加外源生物活性物质,N、P、02、NO3-、SO42-、表面活性剂等,大大促进生物土著或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