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第一部分人工气道的选择第一部分人工气道的选择第二部分人工气道的管理第二部分人工气道的管理第三部分机械通气目的和应用指征第三部分机械通气目的和应用指征第四部分无创正压通气(第四部分无创正压通气(NPPVNPPV))第五部分机械通气基本模式第五部分机械通气基本模式第六部分结合临床监测调整机械通气参数第六部分结合临床监测调整机械通气参数第七部分机械通气的并发症第七部分机械通气的并发症第八部分呼吸机撤离第八部分呼吸机撤离表表20012001年年ISFDelphiISFDelphi分级标分级标准准推荐级别A至少有2项I级研究结果支持B仅有1项I级研究结果支持C仅有II级研究结果支持D至少有1项III级研究结果支持E仅有IV级或V研究结果支持第一部分人工气道的选择第一部分人工气道的选择目的:是保持患者气道的通畅,有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清除及进行机械通气。应用指征:取决于患者呼吸、循环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状况。结合患者的病情及治疗需要选择适当的人工气道。55第一部分人工气道的选择第一部分人工气道的选择建立人工气道推荐意见1:机械通气患者建立人工气道可首选经口气管插管(D级)气管切开的选择推荐意见2:短期内不能撤除人工气道的患者应尽早选择或更换为气管切开(推荐级别:C级)经口气管插管经鼻气管插管逆行气管插管术经口气管插管适应征经口气管插管适应征::严重低氧血症或高碳酸血症,或其他原因需较长严重低氧血症或高碳酸血症,或其他原因需较长时间机械通气,又不考虑气管切开;时间机械通气,又不考虑气管切开;不能自主清除上呼吸道分泌物、胃内返流物或出不能自主清除上呼吸道分泌物、胃内返流物或出血,有误吸危险;血,有误吸危险;下呼吸道分泌物过多或出血,且自主清除能力较下呼吸道分泌物过多或出血,且自主清除能力较差;差;存在上呼吸道损伤、狭窄、阻塞、气管食道瘘等存在上呼吸道损伤、狭窄、阻塞、气管食道瘘等严重影响正常呼吸;严重影响正常呼吸;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停止,需紧急建立人工气道进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停止,需紧急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行机械通气。气管切开术适应征气管切开术适应征::预期或需要较长时间机械通气治疗;预期或需要较长时间机械通气治疗;上呼吸道梗阻所致呼吸困难,如双侧声带麻痹、有颈上呼吸道梗阻所致呼吸困难,如双侧声带麻痹、有颈部手术史、颈部放疗史;部手术史、颈部放疗史;反复误吸或下呼吸道分泌较多而且患者气道清除能力反复误吸或下呼吸道分泌较多而且患者气道清除能力差;差;减少通气死腔,利于机械通气支持;减少通气死腔,利于机械通气支持;因喉部疾病致狭窄或阻塞而无法气管插管;因喉部疾病致狭窄或阻塞而无法气管插管;头颈部大手术或严重创伤需行预防性气管切开,以保头颈部大手术或严重创伤需行预防性气管切开,以保证呼吸道通畅。证呼吸道通畅。高位颈椎损伤高位颈椎损伤经皮气管造口术经皮气管造口术((PCTPCT))具有操作方法简具有操作方法简单、快捷,手术创伤小等特点,临床研究单、快捷,手术创伤小等特点,临床研究表明,与气管切开术比较,有助于患者较表明,与气管切开术比较,有助于患者较早脱离呼吸机和减少早脱离呼吸机和减少ICUICU住院天数,以及住院天数,以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但临床效果尚需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但临床效果尚需进一步研究。一步研究。99第二部分人工气道的管理第二部分人工气道的管理气囊压的监测持续声门下吸引气道湿化呼吸机管路更换一、一、气囊压的监测气囊压的监测维持高容低压套囊压力在维持高容低压套囊压力在2525cmHcmH22O-O-30cmH30cmH22OO之间既可有效封闭气道,又不高于之间既可有效封闭气道,又不高于气管粘膜毛细血管灌注压,可预防气道粘气管粘膜毛细血管灌注压,可预防气道粘膜缺血性损伤及气管食管瘘、拔管后气管膜缺血性损伤及气管食管瘘、拔管后气管狭窄等并发症。狭窄等并发症。高容低压套囊不需要间断放气。高容低压套囊不需要间断放气。推荐意见推荐意见33:有人工气道的患者应常规进行气囊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