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师德,铸师魂”演讲稿立师德铸师魂我认为。师德师风是教育工作者的灵魂。教师要塑造学生的灵魂,首先要塑造自己的灵魂。教师教育学生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而身教重于言教,所以教师必须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应具有优良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教师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莘莘学子们的道德基因的转接者。首先,教师必须献身教育,教书育人。回顾历史,象海涅这样一位德国大诗人,曾被老师斥为“对于诗一窍不通的德国山沟里出来的野蛮人”;象拿破仑这样一位赫赫有名的大军事家,在巴黎军事学校学习时成绩只得过42名。这都说明了“差等生”以其特长往往可以成就人才。我们不能忽视对中下等生的培养和教育。作为一名教师正确的态度应该是不拘一格育人才,要因材施教。对优秀学生要为他们创造条件,鼓励其发扬创造精神,对“偏才”要扬其所长,避其所短;对“歪才”要象“病梅”那样加以扶正,不断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之成为“正才”。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对全体学生负责,对学生全面负责的精神对学生负责不仅要因材施教,而且要做到有爱心,诲人不倦。诲人不倦为我国教育家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的。教师首先要深入切实地了解学生,要知人知心,俗话说:“种花需知百花异,育人要懂百人心。”当一名好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熟悉学生,不只是“识其人”,而且还要“知其心”。对学生诲人不倦,还要耐心细致地教育学生,不能急于求成,简单从事。热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古语云:“爱人者,兼其屋上之鸟。”特级教师霍懋征也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对学生的爱是师德的核心,这种爱会被学生内化为对教师的爱,进而把这种爱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上,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而“乐其道”,因此爱的教育是我们教学上的巨大推动力。第1页共3页教师关心学生,就能载起我们教育界称之为严格要求的那条很难驾驭的小舟。教师热爱学生有助于学生良好品格的培养;有利于创造活泼、生动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有利于学生对学习对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而这一切,都是做好教育工作必不可少的条件。赞可夫说:“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要热爱儿童。”英国教育家罗素指出:“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是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可见热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过程中,实际上是师生之间感情交流的过程,由于教的主体是教师,客体是学生,学的主体是学生,客体是老师,只有主客体感情和谐一致的时候,教与学的任务才能很好的完成,才能形成课堂上的教与学的良好的互动佳境。由于教师热爱学生,就容易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形成一种相互信任的氛围,这时,教师就能深入准确地了解学生,有针对性地做到“因材施教”学生就会把教师的表扬看作鼓励,把批评当作爱护,表扬和批评就会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成为积极向上的动力。走进学生的心灵是师德的升华。著名的教育家魏书生曾经讲过:教师应具备进入学生心灵世界的本领,不是站在这个世界的对面发牢骚、叹息,而应该在这心灵世界中耕耘、播种、培育、采摘,流连忘返。与学生以心换心是作为一位教师能得到学生信任的关键。教师不能把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更不能满口教训口吻,而要用朋友的道义去规劝学生,用亲人的情怀去关爱学生,用教师的严厉去要求学生,这样才能走向学生的心灵世界。记得20XX年我刚接手一个新班,发现有个学生有偷偷摸摸的行为,以至班上经常发生失窃事件,经过几次观察后,我确定了是他所为,此时,我把他带到一个无人的角落里,握住他的小手,亲切地说:“孩子,别怕,老师只想做你的朋友,可以吗。把你想说的心里话,说给我听吧。”孩子听到这里时,忍不住内心的痛苦,说道:“不要告诉我爸爸,他打我······很痛······”此时,我把孩子搂在怀里,终于明白了一切,孩子想得到的东西,家长不给予,孩子为了第2页共3页满足自己的欲望,把手伸到了同学之中,而家长长期以打骂为教育途径,从来没有去了解孩子的需要,结果造成孩子重蹈覆辙,屡犯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