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届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25×2=50 分)1.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中说:“1933 年《申报月刊》发行‘中国现代化问题’特辑专号,征文中(26 篇文章)认为中国现代化应走资本主义道路的观点非常少,绝大多数人主张走受节制的资本主义或非资本主义道路。”产生上述认识主要是因为当时( )。A.南京国民政府政策倡导B.资本主义在中国发展举步维艰C.西方经济危机危害严重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被广为接受【答案】C【解析】考点:农业发展的特点。本题的解题关键是材料内容中提供的时间,1933 年正是西方一战后经济危机时期,这场危机正是由于资本主义经济自由竞争的弊端而造成的,所以材料中内容才出现了要求节制资本的做法,所以答案选择 C 项。A 项与史实不符合,B 项是无关项,D 项也是无关项。2.罗斯福在 1933 年 3 月对公众的讲演中说:“我们金融体系调整的过程中有个比货币、比黄金都要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公众的信心。你们必须坚定信念,不能被传言和猜疑打垮……。”其中人们的“猜疑”主要是( )。A.新政府自由放任能否摆脱金融困境B.国家以工代赈是否能够刺激消费和生产C.国家实行金本位制可否刺激出口D.国家整顿银行能否恢复银行信用【答案】D【解析】考点:罗斯福新政。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罗斯福新政最大的特点就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而不是自由放任,所以排除 A;“猜疑”应是针对“金融体系调整的过程”,所以 B 项也不符合题意,C 项与罗斯福新政的做法相反,新政在金融体系调整的过程中实行的是放弃金本位,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只有 D 项与题干要求相符;故选 D 项。3.二战时,罗斯福表示:“我不想让美国在战后承担重建法国、意大利和巴尔干各国的重任。 ……这应该是英国的责任,因为英国在其中的利益远比我们要大。”他的意思是( )。A.美国将放弃在欧洲的利益B.法意等国应自主完成重建C.欧洲各国应共同维护和平D.国家利益应与责任相联系【答案】D【解析】考点:二战时期的国家利益。根据材料“这应该是英国的责任,因为英国在其中的利益远比我们要大”。可以判断出答案为 D。A 项明显错误;BC 项材料未体现。4. “人无信不立,事无心不成,业无信不兴。” 现代社会无论是个人、公司、政党乃至国家,诚信对于经济行为和运行极其重要。在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中,具有诚信机制作用的是( )。A.整顿金融 B.以工代赈C.调整农业政策D.实行计划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