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修复项目培训基建事业部专家组2018年3月23日主要内容:基本概念12项目背景3项目依据4项目流程矿山修复煤矸石回收利用固废处理矿业板块地质灾害治理生态环境恢复与治理土地复垦水土保持开发利用煤层灭火尾矿处理矿山修复概念矿山修复主要是对计划经济时期建设的大中型国有矿山或闭坑矿山遗留的以及因矿产资源开发对社会经济影响大、威胁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矿山地质以及环境问题进行治理,采取适当的工程措施来帮助矿山重新恢复为可进行活动及具备基本生态功能的状态,并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再次利用。。地质灾害治理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如泥石流、滑坡、崩塌、地裂缝、岩溶塌陷、地面沉降,以及地震、火山、地热害等。地质灾害治理即通过有效的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在已经发生或即将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改变这些地质灾害产生的过程,破坏形成地质灾害的部分必备要素,以达到减轻地质灾害的影响并防止进一步灾害发生的目的,减少生命和财产的损失。生态环境恢复生态环境恢复是指对生态系统停止人为干扰,以减轻负荷压力,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自组织能力使其向有序的方向进行演化,或者利用生态系统的这种自我恢复能力,辅以人工措施,使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或使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主要致力于人类活动导致的矿山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工作,恢复生态系统原本的面貌。水土保持水土保持是指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蓄水保土耕作措施是水土保持的主要措施。工程措施指防治水土流失危害,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而修筑的各项工程设施,包括治坡工程、治沟工程和小型水利工程。生物措施指为防治水土流失,保护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采取造林种草及管护的办法,增加植被覆盖率,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的一种水土保持措施。蓄水保土指以改变坡面微小地形,增加植被覆盖或增强土壤有机质抗蚀力等方法,保土蓄水,改良土壤,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措施。土地复垦土地复垦是指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煤层灭火煤层灭火是指针对煤层自燃现象,通过剥挖、灌浆、封堵、充填等一系列工程措施,使得火区停止自燃,以根除火源,减少煤炭资源浪费,改善空气质量。煤层自燃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煤层上覆地层较薄,经人为破坏,使得发育有较多孔裂隙的煤层裸露在地表,煤炭内黄铁矿与氧气接触之后开始氧化发热,热量没有及时散发致使煤体温度升高,达到煤的着火点时,开始自燃。固废处理固体废弃物是指人类在生产、消费、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国外的定义则更加广泛,动物活动产生的废弃物也属于此类),通俗地说,就是“垃圾”。主要包括固体颗粒、垃圾、炉渣、污泥、废弃的制品、破损器皿、残次品、动物尸体、变质食品、人畜粪便等。固废处理,全称固体废弃物的处理,通常是指物理、化学、生物、物化及生化方法把固体废物转化为适于运输、贮存、利用或处置的过程。项目背景2015年9月经国务院领导同意,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和环境保护部将我省作为采煤沉陷区治理试点省。2016年1月方案由三部委报经国务院领导批复同意实施2016年6月,《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西省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作方案(2016-2018年)的通知》(晋政发〔2016〕31号,以下简称31号文)和《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晋政办发〔2016〕93号,以下简称93号文)下发实施。31号文具体规定了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的总体目标与具体年度任务目标,要求到2018年底,完成59个采煤沉陷区矿山环境恢复治理项目,历史遗留矿山环境综合治理率达到35%;完成40个重点复垦区的土地复垦任务,复垦土地面积达到310平方公里。(来源于《山西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40个重点土地复垦区,其中7个为非煤矿山,9个与59座重点国有老煤矿治理区有重叠(其中4个部分重叠)。项目背景据2015年底初步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