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与农资人马铃薯主要病虫草害防治技术李世勇1第四大粮食作物1、土豆皮变绿的土豆但变绿的土豆则说明其中的龙葵素的含量较高。这时吃土豆千万要谨慎,不仅需要削皮,还要多切去一些果肉,把变绿的部分完全去除。2、土豆和西红柿吃。由于土豆会在胃肠内形成较多的盐酸,而太过于强烈的酸性会让西红柿因无法溶于水而沉淀,从而使人们吃后消化不良,没有食欲。3、土豆跟香蕉同吃吃香蕉又吃土豆,一起吃会使脸上出现雀斑。4.土豆发芽不能吃马铃薯在发芽的芽眼周围产生一种剧毒物质,叫做龙葵碱,做菜吃往往会使人呕吐和发冷,造成中毒2土豆禁忌马铃薯生产中的问题马铃薯病害农作物病原菌环境条件真菌、细菌、病毒温度、湿度、人为耕作等品种抗病性、生长阶段真菌病害---晚疫病5•马铃薯种植中主要的真菌性病害。•在中国马铃薯产地都有发生,西南地区较为严重,东北、华北与西北多雨潮湿的年份为害较重。叶片危害状6茎杆和叶柄染病,多形成不规则褐色条斑,严重时致叶片萎重卷曲,终致全株黑腐。茎秆危害状晚疫病田间危害状7病菌喜日暖夜凉高湿条件,温、湿度适宜时,形成发病中心,致该病由点到面,晚疫病迅速扩展蔓延,病株成片枯死。田间危害状8晚疫病引起的茎块腐烂病块茎染病初生褐色或紫褐色大块病斑,稍凹陷,病部皮下薯肉亦呈褐色,慢慢向四周扩大或烂掉。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形成发病中心。病菌孢子囊还可随雨水或浇水渗入土中侵染薯块,产生病薯,作为下一季的主要侵染源。晚疫病防治技术9•药剂防治:根据气象条件和发病中心的出现进行晚疫病流行的预测预报,及时对发病中心附近及低洼地进行化学防治1)预防:在病害常发期,提前使用300倍甲霜灵猛锌等进行喷雾,7天用药一次。2)发病初期:及时摘除病叶、病果及严重病枝,然后根据作物该时期并发病害情况,用霜脲氰猛锌、氰霜唑等防治,5天用一次,连用2次。3)发病中后期:氟吡菌胺霜霉威盐酸盐喷雾防治,间隔3天后喷雾氟啶胺一次,两次都配上海藻酸肥料。10真菌病害---早疫病带病种薯是初侵染的病菌来源。主要发生在叶片上。最初在叶片上出现褐色小斑点,病斑逐渐扩大成近圆形。病斑发展多时,可以相互连接为不规则形大斑,但不呈现水渍状的晕环,而是干枯的斑点,为深褐色,内有黑色同心纶纹。真菌病害---茎基腐病(黑痣病)12真菌病害---枯萎病茎基腐病和枯萎病防治技术13发病条件:地势较低,土质黏重,雨后易积水,播种较早,种植密度大,田间通透性差都容易引起发病。防治措施:1、建立无病留种田,采用无病薯播种。2、种薯处理,播种前用精甲·咯菌腈进行拌种。还可用50%异菌脲悬浮剂800倍液浸种10分钟。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用20%乙酸铜900倍液,或95%噁霉灵3000倍液喷雾防治,视病情隔7~10天再喷1次。真菌病害---粉痂病15发病条件:低温和潮湿环境给粉痂病菌滋生和传播提供发病条件。土壤湿度90%左右,土温18-20℃,土壤PH4.7-5.4,适于病菌发育,因而发病也重。一般雨量多,夏季较凉爽的年份易发病。粉痂病防治技术防治措施:1、使用无毒薯种,地块严重区域用谷物作物轮作。2、增施基肥或磷钾肥,多施石灰和草木灰,改变PH值。提倡高隆栽培。4、药剂防治:在种植前沟内喷施药剂(氟啶胺)16细菌病害---疮痂病细菌病害---环腐病植株:如果染病出苗稍晚,生长缦慢,节间缩短,叶片脱水失色,叶片黄枯,向上卷曲,植株矮缩。薯块:块茎和茎部横切面的维管束呈褐色环状腐烂,用手压挤,常排出乳白色无味的菌浓。环腐病传病途径和发病条件18•种薯带病是主要的病原。尤其是切块播种,病薯可通过切刀把病菌传给健康块茎。而且病菌还可由运输工具如草袋、筐和机具带病菌后传播给健康块茎。但土壤并不传病。•环腐病生长最适宜温度是20-23度,而田间发病的适宜温度是18-20度,土壤温度超过31度,病害受抑制。19细菌病害---青枯病•病株稍矮缩,叶片浅绿或苍绿,下部叶片先萎蔫后全株下垂,开始早晚恢复,持续4—5天后,全株茎叶全部萎蔫死亡,但仍保持青绿色,叶片不凋落,叶脉褐变,茎出现褐色条纹,横剖可见维管束变褐,湿度大时,切面有菌液溢出。青枯病传播途径20播种时,病菌通过切刀传染给健薯,田间可以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