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素养内容回顾:广告素养•标题2:-第一节广告与眼球经济第二节广告与消费第三节正确理解广告•标题1:-调动感知捕捉具象-积聚感情态度明朗第一节媒介娱乐功能第二节媒介泛娱乐化第三节媒介案例分析第四节媒介审美教育第八章媒介娱乐素养一、娱乐的本质第一节、媒介的娱乐功能与受众主体性的培育布罗尼斯拉夫•马林诺夫斯基:游戏、游艺、运动和艺术的消遣,把人从常规中解放出来,消除了文化的紧张与拘束。赖特在《大众传播:功能的探讨》中提出“四功能说”,对拉斯韦尔的三大功能进行了补充,又增加了一项功能——提供娱乐。媒介娱乐功能:二、中国媒介娱乐节目的发展与受众主体性的培育综艺晚会类游戏娱乐类恶搞娱乐类竞猜博彩类1.媒介娱乐文本与受众的关系:从“教你玩”———“为你玩”———“带你玩”———“你来玩”几个阶段来演变。(1)《综艺大观》“教你玩”以思想性、知识性、说教性为主的寓教于乐的传播理念。表演形式上仍然是“明星+表演”,明星是节目的当然主角,节目串联由主持人来完成。“舞台”和“话筒”成为电视观众可望而不可及的“神圣”本体,受众,是一个纯粹的“看客”或“他者”。(2)综艺节目“为你玩”综艺类节目对明星权威形象的颠覆成为最吸引眼球的资源,明星在节目上真情流露、尴尬失态,甚至丑态百出,与其在舞台上展示的形象大相径庭,受众也从中获得了观看的“快感”。(3)“真人秀””带你玩”“真人秀”节目最大的创新和存在价值就在于,“真人秀”必须带受众“一起玩”,传播者制定“玩法”,剩下的部分,就要由受众亲自参加游戏来完成整个节目,受众玩得越投入,节目也就越成功。“真人秀”节目最大程度地赋予了受众参与和创造传播文本的空间。真人秀节目中观众的参与程度是目前为止电视节目中最高的。观众不仅能够借助各种交流手段来表达意见,更重要的是他们可以直接参与节目或者通过各种方式影响节目的进程和结果,观众是节目中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4)网络“恶搞””你来玩”“恶搞”作品充分利用了社会流行的元素,等做夸张的加工。真正实现了受众使用媒介的主动性,受众在此升级为传播文本的制作者和传播者,主体性获得充分彰显。作者本人的创意始终处于支配地位,媒体在“恶搞”中起到的是提供创作材料和传播作品、互动交流的作用,而媒介在此自动“让位”,大部分时间是看着“恶搞分子””你来玩”2.受众的主体意识得以重建:在“不敢玩”———“看别人玩”———“和别人玩”———“自己玩”的过程中重建。(1)受众的娱乐需求被唤醒”大陆媒介在一定程度上是党政权力的补充和延伸,受众与媒介的关系是“仰视”。而且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并不重视玩,玩经常被同“玩物丧志”联系起来,“吃喝玩乐”经常被认为是腐化堕落。娱乐的社会文化功能长期被忽视,正是《正大综艺》和《综艺大观》等节目的出现,唤醒了最大规模受众的娱乐需求。(2)综艺节目的发展带来偶像黄昏综艺节目对明星权威形象的颠覆,是对受众媒介认知能力的一次洗礼,在对媒介树立的偶像明星有了更真实的认知的同时,对自我的肯定也逐渐增强。消弭了传统舞台带给观众的距离感和神圣感,这对受众来说,是一次非常生动的媒介素养的活教材,增加了受众理解媒介的能力。(3)“真人秀”节目中受众主体意识的重建在“真人秀”的文本中,受众承担了更多的责任,他们不仅自行从文本中建构意义,更主要的他们要参与传播文本的生产和传播过程,也就是他们承担了部分传统上属于传播者的责任。在“真人秀”节目中,对大陆受众来讲,是一种全新的传播体验,“真人秀”节目作为一种休闲体验,受众投入越深,体验就深刻,获得的愉悦就越强。受众也会在这个过程中重建主体意识,从而在与媒介的互动中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4.受众在“恶搞”中“自己玩”“恶搞”颠覆了传统媒体中传播者与受众的关系“恶搞”作品的狂欢效果来自对现实生活的解构第二节、媒介泛娱乐化表现、危害与成因“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使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尼尔·波兹曼一、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