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治疗技术》第十二章第一节脑卒中患者的作业治疗1第一节第一节脑卒中患者的作业治疗脑卒中患者的作业治疗主要内容概述脑卒中的功能障碍特点脑卒中的康复评定脑卒中的作业治疗一、概述一、概述•脑卒中是由于各种脑血管源性病变引起的急性起病、发展迅速、出现持续性(>24h)的局灶性或弥漫性脑神经功能缺损甚或死亡的临床综合征。•临床根据脑卒中发病的病理性质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两大类。(一)定义(一)定义(二)流行病学(二)流行病学•WHO提出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可调控因素: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可改变因素:如不良饮食习惯、大量饮酒、吸烟等;–不可改变因素:如年龄、性别、种族、家庭史等。•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以及复发率高等特点。二、脑卒中的功能障碍特点二、脑卒中的功能障碍特点•1.运动功能障碍–运动障碍是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功能障碍,多表现为一侧肢体的瘫痪,同时伴有一侧中枢性面瘫(偏瘫)。肢体失去正常运动功能,表现为异常的运动模式,联合反应及共同运动是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一)常见功能障碍特点(一)常见功能障碍特点•(1)联合反应:指与随意运动不同的异常反射活动,表现为肌肉活动失去意识控制,伴随痉挛出现。–当用力使身体的一部分肌肉收缩时,可诱发其他部位的肌肉收缩。患侧肌肉完全不能产生随意收缩,但当健侧肌肉用力收缩时,兴奋可波及患侧引起肌肉收缩。•(2)共同运动:又称连带运动,当偏瘫患者试图完成某项活动时所引发的一种随意运动。表现为刻板的、原始的运动模式,没有选择性运动。–共同运动大都伴有肌张力的异常,如当患者抬上臂时,会出现肩胛骨上提、后缩,肩关节外展、外旋,肘关节屈曲,前臂旋后,腕关节屈曲并尺侧偏,指关节屈曲—完全的屈肌共同运动模式,形成所谓的“手挎篮子”姿态;下肢会产生伸肌共同运动模式,形成所谓“脚画圈子”姿态。–共同运动是形成典型偏瘫姿态的重要原因之一。•2.感觉功能障碍–多表现为痛觉、温度觉、触觉、本体觉的减退或消失。感觉障碍将影响到信息的传入,从而影响到运动功能障碍的恢复。•3.言语障碍–包括交流与读写等能力障碍,常表现为失语症和构音障碍。–失语症是由于大脑优势半球(左半球)语言区损伤所致,表现为听、说、读、写的能力障碍;–构音障碍是由于脑损害而引起的发音器官肌力减退、协调不良或肌张力改变而引起的语音形成障碍。•4.认知功能障碍–包括意识障碍、智力障碍、失认症和失用症等高级神经功能障碍。•5.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障碍–表现随意运动困难,不能独立完成日常生活的基本活动,生活质量低下。•6.心理与社会影响–表现情绪抑郁、焦虑、悲观失望、动作迟缓及失眠等。(二)临床常见特殊问题(二)临床常见特殊问题•1.肩关节半脱位(GHS)•(1)原因:肩关节囊、韧带本身的松弛、破坏以及长期牵拉所致的延长;肩关节周围肌肉(如冈上肌和三角肌后部、冈下肌)功能低下、瘫痪、痉挛所致的肩胛骨下旋、内收或后缩等。•(2)临床表现:肩胛带下降、关节盂向下倾斜、肱骨头向下滑出关节盂,肩峰与肱骨头之间出现明显的凹陷,可容纳1/2~1横指,X光下可见肱骨头和关节盂之间的间隙增宽、肩关节半脱位。•患者早期无任何不适,部分患者因患侧上肢在体侧垂放时间较长,会有不舒服或疼痛感,当上肢被抬起或置于桌面上症状可缓解。•2.肩痛•(1)原因:肩关节正常运动机制受损,如盂肱关节排列不整齐、肩胛肱骨协调运动丧失;不正确的搬运、用力上抬患侧上肢以及不恰当的运动,造成肩部损伤、炎症或肩关节粘连;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肩部肌肉痉挛、挛缩等。•(2)临床表现:多在脑卒中后1~2个月出现.–初期多为肩关节活动时出现疼痛;–后期可在休息时仍有自发痛,疼痛范围随症状加重而涉及肩、上臂和前臂,影响患者休息及康复训练进程,并会因此而诱发患者产生情绪障碍。•3.肩-手综合征(SHS)•(1)原因:可能与交感神经功能障碍;腕关节在屈曲位长时间受压影响静脉淋巴液回流;过度牵拉腕关节;患侧手背长时间静脉输液或手受到意外小伤害等因素有关。•(2)临床表现:多见于脑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