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中医养生女性中医养生中医养生保健养生,是以自我调摄为主要手段,以推迟衰老、延年益寿为目的的多种保健方法的综合。中医养生保健中医养生学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研究人类生命规律,阐述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理论和方法的一门学科女性生理特点新生儿期、儿童期、青春期、性成熟期、围绝经期、老年期生理特点:月经(经)、白带(带)、妊娠(胎)、生产(产)、哺乳(乳)女性病理特点多虚多瘀致病因素(1)寒、热、湿邪(2)七情内伤:喜、怒、忧、思、悲、恐、惊(3)生活失度:房劳多产、饮食失节、劳逸失常、跌扑损伤(4)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女性养生总则神养睡养动养静养食养神养精神养生,就是在“天人相应”整体观念的指导下,通过“怡养心神”、“调摄情志”、“调剂生活”等方法,保护和增强人的心身健康,达到形神高度统一、提高健康水平。神养七情内伤:1.七情太过,影响脏腑之气机,气机升降失常,血气功能紊乱。2.怒伤肝,肝藏血,主疏泻。《万氏女科·一月而经再行》说“如性急多怒者责其伤肝以动冲任之脉”。3.思伤脾,脾为气血生化之源,主统血。《妇科玉尺·崩漏》曰:“思虑伤脾,不能摄血,致令妄行。”4.恐伤肾,肾主生殖,藏精气。肾气虚损,闭藏失职,冲任不固,则经带胎产诸病皆可发。精神情志的调摄方法(一)思想清净—调养心神是养生之本1.老子、庄子提出“清净无为”。清者心清,心清则神安2.《内经》从医学角度提出“恬淡虚无”的摄生防病思想。3.修身养性:指道德品质的培养精神情志的调摄方法(二)乐观、开朗:1.精神乐观、性格开朗是健康长寿的重要因素之一。2.陶冶性情:音乐欣赏、书法绘画、读书赋诗、种花养鸟、奕棋垂钓以及旅游等。善于解脱:《中国养生说辑览》“凡遇不如意事,试取其更甚者譬之,心地自然清凉,此降火最速之剂。”宣泄:把抑郁于胸中的不良情感宣达、发泄出去,从而尽快恢复正常情志活动,维系愉悦平和心境。精神情志的调摄方法(三)意志坚强有益于健康意志具有统帅精神,调和情志,抗邪防病等作用。《灵枢·本脏篇》说:“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素问·经脉别论》指出:“勇者气行则已,怯者则着而为病”。睡养“女人以睡为养,男人以食为养”《养生三要》里说:“安寝乃人生最乐。古人有言:不觅仙方觅睡方……睡足而起,神清气爽,真不啻无际真人”。“眠食二者为养生之要务”,“能眠者,能食,能长生”。《内经灵枢,口问篇》里说:“阳气尽而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睡养“睡美人”——静则生阴,阴盛则寐,五脏调和则阴血内生,气血形于色。在睡眠过程中,人体的精、气、神都内守于五脏,五脏安舒,气血和调,则经带胎产诸病皆调。精、气、神得以保藏和补充,阴阳得以协调,从而使机体恢复到平衡状态。正所谓“气血畅旺邪不侵,阴阳平衡百病消。”睡眠并不是一种消极的行为,而是一种祛病延年、美容抗衰的有效途径。“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觉补”睡眠的作用1.消除疲劳,恢复体力2.保护大脑,恢复精力3.增强免疫力,康复机体4.促进生长发育5.延缓衰老,促进长寿6.美容养颜动养运动养生--“动”字说:“一身动则一身强,一家动则一家强,一国动则一国强,天下动则天下强。”--清代颜习斋动养《吕氏春秋·尽数》“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气血流行不畅,瘀学内阻则易造成妇科肿瘤、流产等疾病。“生命在于运动”动养传统的健身运动可分为调形、调息、调意三大类,而调意常贯于调形和调息之中传统健身运动是动静结合、身心皆调的整体养生法。动养1、调形为主的运动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易筋经2、调息为主的运动放松功、内养功、强壮功、保健功、站桩功运动对妇女养生的作用气血生化吸收生理代谢病理恢复运动静养静养:陶冶情志:琴、棋、书、画等。立志养德:培养高尚品德与情操。食养根据食物的性味归经及其功能作用,合理地调配饮食,从而保健强身、防老抗衰的方法谓之饮食调养。食物的性味作用与药物一样。食养食物的功能主要有三:一是补精益气;二是调整人体的阴阳偏颇、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