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合理用药李燕梅教授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脑病一区概述帕金森病(PD)是中老年人常见的致残率高的一种进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全国每年新发患者数:10万以上。●我国现有帕金森病患者:约200万。●患病率随年龄而上升,致残率高。分类及病因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药物性(1.吩噻嗪类、2.丁酰本系、3.萝芙木生物碱等)血管性(中风等)感染性(脑炎后)外伤性(颅脑外伤后遗症)中毒性(CO、锰等)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药物性(1.吩噻嗪类、2.丁酰本系、3.萝芙木生物碱等)血管性(中风等)感染性(脑炎后)外伤性(颅脑外伤后遗症)中毒性(CO、锰等)原发性帕金森病:年龄老化、环境、遗传原发性帕金森病:年龄老化、环境、遗传分分类类临床表现1.静止性震颤:一侧开始,搓丸样,安静时出现,运动时减轻,精神紧张时加重,睡眠时消失2.肌强直:僵硬不灵活,肢体活动费力3.运动迟缓:面具脸,说话语调低平,流涎,精细动作损害,小字症,行走时前倾,上肢前后摆动动作消失,步距变小,开步难,止步刹不住4.姿势步态异常:行走时跌到,起坐困难,在床上翻身困难1.感觉异常:疼痛,嗅觉缺失,感觉异常2.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直立性低血压,膀胱功能障碍,便秘,出汗异常,脂溢性皮炎,性功能障碍3.睡眠障碍:失眠,多梦,白天睡眠过多和睡眠发作4.精神异常:视幻觉,抑郁和/或焦虑5.记忆与智能损害6.人格改变:多疑,易怒及自私自利运动症状非运动症状临床表现(早期临床症状及体征)临床症状(运动症状)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姿势平衡障碍非特异性早期症状易疲劳兴趣及动力缺失抑郁的情绪肌痛头昏背痛早期症状自发运动减少精细动作能力受损言语粗顿抑郁植物神经功能症状震颤(非运动症状)植物神经功能症状精神症状感觉症状睡眠障碍帕金森病的病程有多长◆帕金森病一般不会自行好转,◆大多数患者再发病数年内尚能继续正常工作,◆少数患者在数年内迅速发展直到完全残废◆一旦患上帕金森病,需要终生服药治疗。◆经过合理治疗,多数患者症状可以得到良好的控制,部分患者还能保持15-20年的良好功能运动症状加重需调整治疗“蜜月期”结束“蜜月期”起始治疗首发症状t+4.1-4.4岁t+0.6-0.9岁t055岁(70%40-70岁之间)帕金森病的自然病程寿命基本同常人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综合治疗:康复治疗心理治疗护理药物治疗:首选,主要治疗手段。主要药物:1.多巴胺替代剂:苄丝肼左旋多巴、卡比多巴左旋多巴2.多巴胺受体(DR)激动剂:普拉克索、吡贝地尔。3.抗胆碱药:苯海索、丙环定、苯甲托品等4.金刚烷胺5.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MAO-B):司来吉兰、雷沙吉兰。6.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抑制剂(COMT):恩托卡朋、托卡朋合理用药1.根据病情轻重合理用药(早、中、晚)2.根据临床表现选择药物3.根据个体辨证用药(年龄、体质、病程)4.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坚持“剂量滴定”、“以最小剂量达到满意效果”。5.用药时间6.联合用药,增加疗效,避免和减少药物副作用和并发症7.逐渐减量,切勿突然停药,以免发生撤药恶化综合征8.注意药物副作用9.合并用药:避免引起加重帕金森病的药物。10.注意治疗其他疾病合理用药1.根据病情轻重合理用药(早、中、晚)早期(Hoehn-YahrⅠ~Ⅱ级)●若病情未影响患者生活和工作能力,应鼓励患者坚持工作,参加社会活动和医学体疗,暂缓给予症状性治疗药物。●若影响患者生活和工作能力,则应开始症状性治疗。首选:DR激动剂、MAO-B抑制剂或金刚烷胺/抗胆碱能药物。合理用药(早期PD治疗策略)早期PD的治疗策略<65岁患者且无认知功能障碍≥65岁的患者或有认知功能障碍DR激动剂复方左旋多巴MAO-B抑制剂或加维生素E金刚烷胺和/或苯海索(震颤为主的患者)复方左旋多巴+COMT抑制剂DR激动剂或MAO-B抑制剂+复方左旋多巴/COMT抑制剂手术治疗复方左旋多巴+COMT抑制剂复方左旋多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中国帕金森病治疗之南(第二版),中期(Hoehn-YahrⅢ级)●添加复方左旋多巴;●早期应用复方左旋多巴患者,至中期应适当加大剂量或添加DR激动剂、MAO-B抑制剂或金刚烷胺或COMT抑制剂。合理用药晚期(Hoehn-YahrⅣ~Ⅴ级)●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