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选读主讲人:程勇雅安市中医医院明朝《难经》公元581-682《神农本草经》汉代《伤寒论》2,000年前《黄帝内经》•中中•医医•四四•部部•古古•典典•医医•籍籍中医学的文化现象•中医治病讲究治人之病,西医治病之人。•西医注重病因——针对性,对抗性治疗,如杀菌,手术等•中医重整体——调理性治疗:因势利导,扶正祛邪。•记得远古巫医同源,全世界一样,大约在公元200-300年,中国的张仲景,西方的善全在思维方式上开始分开…•中医药学,讲天人合一;地分东西,人分南北•中医模式:生物—社会←理—自然(整体观下形成)。中医学的文化现象•西医现在也暴露了许多问题:•化学药物的毒副作用•菌株的变异,新病种的不断出现,如甲流、顽固耐药菌株、非典。•非生物性致病因素比重增大,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中风、癌症、;中医学的文化现象•世界之大难治性疾病:慢性病、老年病、残疾(世卫组织)•中医药在这些方面正有优势和特色。•形神合一、心身合一、天人相应等。•辨证论治调动自身机体的积极性——扶正祛邪。二《伤寒论》是怎样一本书?•(一)学术渊源:•《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当代医家的宝贵经验。•(二)学术成就:•①建立了对外感疾病进行辨证论治的体系。•②建立了六经辨证论治体系、•③继承推广现代防治疾病的宝贵经验二《伤寒论》是怎样一本书?•经后世不断地继承和发展,各注家注释,医家验证,尊为“医圣”。视为经典,现在甚至形成了“伤寒学”如《红楼梦》之“红学”,编成条文。•个人认为,本科生初读《伤寒》后,临床5至10年再读《伤寒》“洗脑”,更有裨益。大家可以试一试。三六经辨证论治•(一)辨证论治:•应该是张仲景发明的,《内经》只有七个方。•辩证是一个过程,一种方法,通过深刻动态的认识疾病的本质——病机。证是疾病当前状态的本质描述,证是病机的代表。•病机是中医对疾病状态概括的核心。含义有二:•一是疾病发展的机理。•二是疾病的关键环节。•辩证对于病机的掌握主要是针对病历关键环节而言。太阳伤寒论是一个病症结合的专用证候名称,它还可以根据病机称为太阳卫闭营郁证;根据证候特点称为太阳表实证,都反映了起营卫不调,卫闭营郁的病理关键环节。三六经辨证论治•病理的关键应包括:病因,病性、病位、病势等方面。其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几个,没有明确规定,以1-4个为宜。三阳合病,应该不少于三个,加上患者还可能有宿疾,所以放宽到4个。实际操作中以少为宜,太多就不是关键了,科学研究要学会取舍,临床实践同样要学会取舍。•“凭脉证,识病机”:据病程、病史、治疗经过。•论治:针对病机,以人为本,整体考虑,突出重点,灵活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不是呆板僵化的治疗。三六经辨证论治•1.针对性要求不同:•A.泛基础治疗•B.基础治疗•C.针对性治疗(①小针对性。解表/升清;②大针对调和营卫,调和脾胃)•D.辅助性针对治疗•2.针对途经不同:•A.直接针对•B.间接针对:如三因利宜,五行生克。•3.针对性目的的不同:•A.消除病机。•B.改善病机(全部/局部)•C.控制病机。•D.进一步认识病机—试探法:三六经辨证论治•1.相关链接试法:•三大原则:•一是最大可能性(在辩论基础上);•二是试探宜轻原则(尽可能减轻痛苦);•三是试探性宜纯原则(尽可能查明病机)。•2.三形式:以治为试、以试为治、以纯为探。三六经辨证论治•六经的概念•三阴三阳:三阴三阳的划分依据是营养之气—多少盛衰。用于标记阴气与阳气的多少盛衰不同,对生命活动的作用亦不同。按《素问》的《阴阳别论》,《经脉别论》及《热论》等篇章记叙,少阳为一阳,阳明为二阳。太阳为三阳;厥阴为一阴,少阴为二阴,太阴为三阴。“一、二、三”表示阴阳之气的量级从少到多和层次由浅到深。•《黄帝内经》三阴三阳理论是从《周易》一阴一阳,二阴二阳之说发展而成的。《易经》的六十四卦爻中,最基本的元素只有两种,既“一”(阳爻)“--”(阴爻),此即一阴一阳。•《周易·系辞》上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两仪,即阴仪阳仪;四象是阴阳的进一步划分,即“二阴二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