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专业(拔尖人才实验班)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类)名称、代码、包括专业专业名称:经济学(实验班)专业代码:020101二、培养目标、专业特色及培养要求培养目标: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数理基础好、外语水平高的掌握现代经济学理论与实证方法,专业基础和科研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广、适应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强、富有进取心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复合型的经济学基础人才和各经济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经济学专业始终将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放在首位,经过数代人的辛勤耕耘,形成三大专业特色:一是基础理论研究优势明显、特色鲜明;二是发展交叉学科、服务社会;三是注重人才培养、形成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为此,通过本专业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学习与训练,学生基本达到以下培养要求:1.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确立为国家、为人民服务的坚定信念,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2.系统掌握经济学基础理论,熟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现代市场经济理论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较宽的知识面和较新的知识结构,较强的业务操作技能和写作能力,具有分析、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3.具备扎实的数理分析基础,熟练掌握社会科学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4.熟悉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与现状,了解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知晓国际经济组织和国际经济惯例;5.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并具备较强的外语听、说、读、写的能力;6.具有健康的体魄,达到“大学生体育锻炼合格标准”的要求,且拥有一门体育特长或爱好;7.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能力,以及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领导艺术;三、学制与学习年限、毕业要求与授予学位类型学制 4 年,学习年限 3—6 年。毕业要求:按规定修满全程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学分。学位授予:达到毕业要求且满足学校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四、培养标准及其实现途径培养标准(对素质、知识、能力的具体要求)实现途径1.社会责任感、人文科学素养等1.1 社会责任感通过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使学生了解中国发展历史,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1.2 人文科学素养通过《计算机应用基础》《数据库及其应用》等课程的学习和课外人文学术讲座培养学生的人文科学素养1.3 职业道德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2.身心素质和国防意识等2.1 身体素质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