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功能不良人群治未病干预方案上海市长宁区天山中医医院、八、■前言本方案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治未病”重点专科协作组提出并归口。本方案主要起草单位:上海市长宁区天山中医医院。本方案负责人:朱吉、田芸。方案主要参与人:秦岚、葛毅骏、马亚琼、顾文婷、田君、范兴良、田蔚然、冷锋强。本方案专家组成员:赵辉、杨志敏、张晓天、方泓、张振贤、张晋、林嬿钊、宋光明、彭玉清、吴节、于国泳、卢峰、朱吉、林晓洁、尹艳、汤军、项凤梅。胃肠功能不良人群治未病干预方案一、定义:胃肠功能不良,是较为常见的一组消化系统疾病的总称,临床大多表现为各种胃肠道症状,并且缺乏能解释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临床患病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或腹部不适,消化不良,餐后饱胀,腹胀,排气多,腹泻,便秘等。二、判定标准:胃肠功能不良包括功能性胃肠病及未达到功能性胃肠病诊断标准的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体质偏颇。最新修订的罗马 W 标准将这些疾病分为食管、胃十二指肠、小肠、结肠、肛管直肠及胆系疾病共 6 大类 21 种疾病。临床分类复杂,缺乏特异性诊断标准,便于临床操作,选取临床常见,便于识别 16 组症状制定量表(参照中医脾胃系疾病 PRO 量表制订[1]见附件一)同时,在符合判定量表的前提下,干预前进行胃肠镜检查以排除器质性胃肠病。三、干预方案中医对胃肠功能不良的认识:中医学无胃肠功能不良的记载,根据其主要症状可归为“痞满”、“泄泻”、“胃脘痛”、“便秘”、“纳呆”、“嘈杂”、“呃逆”等疾病。病位主要在胃肠,与食管相关,涉及脏腑主要为肝、脾、肾,心和肺在疾病的形成与发展方面也有促进作用。病理性质有虚,有实,有虚实夹杂,实多与寒邪侵袭,饮食不节,气机郁滞,湿邪內蕴有关;虚多与脾胃虚弱,肾阳衰惫,心肺气虚,肝阴不足等有关;虚实夹杂或因体虚基础上感受外邪、饮食积滞,或因实邪日久克伐正气所致。针对以上情况采用相应的干预措施。(1)中医药特色干预1. 脾胃虚弱人群证见:面色萎黄,神疲倦怠,短气懒言、大便易溏泻,或时泻时溏,迁延反复,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不耐劳作,舌淡,苔薄白,常见齿痕,脉细弱。推荐方药: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砂仁、陈皮、桔梗、扁豆、山药、莲子肉、薏以仁2. 脾胃虚寒人群证见:脘腹胀满或隐痛,受寒则作;喜温喜按。食少纳呆;大便稀溏,倦怠乏力,气短懒言,食后脘闷,舌质淡,苔白,脉细弱。推荐方药:炙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