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1.建立和完善环保立法和独立执法监察体制体系建设。加快环境保护立法、执法、监督的动态机制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环保独立执法监察体制体系建设,把人和自然关系纳入制度化、(C)轨道。P134A.民主化B.规范化C.法制化D.有序化2.我国农村环境问题突出的原因不包括(D)。A.农业产生的污染源比重扩大B.城市工业污染转移C.国家对农村的投入较少,智力困难D.农村人口多3.国家对于销售转基因食品的规定是(A)。A.必须在包装上注明该原料是转基因物质B.不用注明原料性质C.贴上绿色产品标示D.将原料性质随意更改4.党的十九大报告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又提出了新目标:到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到(A),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P14A.本世纪中叶B.本世纪前叶C.本世纪后期D.2035年5.建设生态文明,要以(D)为准则。A.资源环境承载力B.自然生态规律C.可持续发展D.以上都对6.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A)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A.低碳、节俭B.自给自足C.奢华D.浪费7.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C)A.生态公正B.经济发展C.生态安全D.新能源革命8.下列关于生态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B)A.设计生态农业时应增加食物链中营养级的数量B.生态农业的建立不能提高各营养级间能量的传递效率C.生态农业可以实现自给自足,排除了人为干扰D.生态农业是以高投入来获得农作物的高产出量9.在借鉴发达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经验时,我们应该(C)。A.照搬照抄B.对自己完全的否定C.有针对性筛选D.自我探索,完全抛弃外国经验10.(C)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A.生态文明B.青山绿水C.良好生态环境D.生态和谐11.循环经济的基本特征是在资源开采环节(C)。A.资源使用的减量化B.物质闭路循环C.大力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率D.能量梯次使用12.生态修复的基本形式是(D)A.生物修复B.植物修复C.物理与化学修复D.以上都是13.生态环境保护是新时代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A)。A.必由之路B.必然选择C.重要途径D.根本保证14.面对我国严重的土壤污染,最切实有效的做法是(C)。A.提高公民意识B.加强立法C.完善环境司法、执法工作D.加强宣传教育15.使用绿色产品能给消费者带来比使用传统产品所没有的效用,如(B)A.满足自身和他人使用需要B.心理上自豪感以及由于降低对环境的负影响而得到社会认可C.跟上了流行D.以上都是16.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要以(A)为目标。A.人与自然和谐相处B.环境承载力C.遵循自然规律D.绿色科技17.国家关于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的做法不正确的是(D)。A.强化生态风险的预警和防控,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B.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C.保障人民赖以生存发展的大气、水、土壤等自然环境和条件不受威胁和破坏D.仅保障人民赖以生存发展的大气、水、土壤自然环境和条件不受威胁和破坏18.(A)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A.生态环境B.生态文明C.科学发展D.绿色发展19.绿色消费,是一种以适度节制消费,避免或减少环境破坏,崇尚自然和保护生态等为特征的新型消费行为和过程。绿色消费观比传统消费观多了哪个观念(C)A.关心个人健康B.关心经济利益C.关心对环境的影响D.关心对安全的危害20.循环经济是一种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再利用的经济模式,其物质流程是(C)。A.再生资源—污染排放—产品B.资源—污染排放—产品C.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D.资源—产品—污染排放21.将(D)纳入政府的工作目标与政绩考核指标,各政府和环保主管部门的环境决策行为、经济环境行为和环境管理部门的监管工作,听取群众意见。A.治理环境B.节约资源C.保护生态D.保护环境22.生态农业是农、林、木、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C)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A.农业生产、流通、运输B.农业生产、分配、消费C.农业生产、加工、销售D.农业流通、交换、销售23.生态旅游于(A)首次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