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传导检测一、原理就是给予刺激使神经纤维去极化,然后记录所诱发的反应。从刺激的起始到诱发反应4个过程,1.在阈刺激和动作电位起始之间有0.1ms的时间过程,2.冲动沿神经纤维传播时间3.神经接头的传递时间4.沿肌纤维的传导时间,传导速度较慢约为3~5ms。二、内容1运动神经检测2感觉神经检测3F波的测定4重复神经刺激(RNS)运动神经检测方法常用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和腓总神经。刺激电极置于神经干上,通常为超强刺激(易诱发出最大M波的刺激强度,再增加10~30%的电量)。记录电极通常用表面电极,病人疼痛轻,记录范围比针电极大。电极应放在该神经支配的肌肉的运动终板区,通常在肌腹的中点,这样可得到的M波。参考电极置于肌腱上。M波:刺激神经在刺激部位远端的肌肉记录反应,即为CMAP。M波代表的是受刺激的运动轴突所支配的肌纤维的活动。感觉神经传导方法顺向法和逆向法逆向法操作起来比较方便,同时所获得的SNAP波幅比顺向法高,但是逆向刺激混合神经时,运动神经的动作电位和M波会影响感觉神经的波型。通常习惯上检测正中神经和尺神经时采用顺向法,二其他大多数神经则采用逆向法。诱发反应各参数的测定1潜伏期latency指从刺激起始到反应的某个部分之间的时间过程。起始潜伏期,onsetlatency,峰潜伏期peaklatency,末端运动潜伏期distalmotorlatency.2传导时间conductiontime在两个不同部位刺激神经,则近段和远段之间的潜伏期差就是传导时间。3传导速度conductionvelocity运动传导速度=距离/近端潜伏期-远端潜伏期感觉传导速度=距离/起始潜伏期4波幅amplitude反映的是所测神经纤维的数量和同步兴奋的程度。5波型shape和时限duration也可反映所测神经纤维的数量和同步兴奋的程度。同步化兴奋的程度越低,波幅越小,时限越宽,波形也变得越扭曲这就是所谓的波形离散。6面积areaCAMP负相的面积与去极化肌纤维的数量成正比,但也取决于肌肉与记录电极之间的距离。7衰减decay8离散度dispersion影响神经传导的生物学因素1性别多数研究认为性别无影响。2身高每高出10厘米,传导速度减慢2~4米/秒。诱发反应的波幅也与身高呈反比。3记录部位远端节段的神经传导速度慢于近侧,因为远端神经纤维逐渐变细。4年龄是影响神经传导最重要的生物学因素。正常足月新生儿接近成人的一半,十几岁达成人的水平,20岁后开始下降,60岁后明显。影响神经传导的物理学因素1温度随温度的下降传导速度降低0.7~2.4m/s/,℃时限增加0.07ms(皮肤温度在35~25之间变化传导速度的下降几乎呈线性关系)2神经节段的长度神经传导的异常模式轴突损害----导致波幅的降低,脱髓鞘-----引起传导时间的延长。周围神经病变运动传导检测的异常类型1.CAMP波幅降低而潜伏期正常或轻度延长;病变近端刺激所诱发的波幅降低,潜伏期基本正常,最多见。病变早期:轴突断伤或者部分神经损伤导致神经失用,可随访观察。2.潜伏期延长而CAMP波幅相对正常;若排除神经失用,可提示绝大多数神经纤维节段性脱髓鞘。3.CAMP反应缺如。表明绝大多数神经纤维不能通过病变部位传导,应鉴别神经失用或者是神经横贯性断伤。轴突变性轴突性神经病波幅通常减低至正常平均值的40~50%以下。如果波幅仍在正常值的50%以上,而传导速度减慢至正常低限的80~90%以下时,提示存在脱髓鞘。如果波幅在正常值的50%以下,而传导速度减慢至正常低限的70~80%以下时,并不提示存在脱髓鞘。无论波幅如何变化,只要传导速度降至正常平均值的60%以下,提示为周围神经病变。感觉传导运动传导的异常类型同样适用于感觉,脱髓鞘可导致传导速度明显减慢,而远侧刺激时SNAP波幅的下降则意味着轴突断伤,仅仅当病变位于感觉神经节远段时,感觉纤维才发生变性,通常将SNAP是否存在作为鉴别根性病变和根以下病变的要点。临床意义神经传导检测鉴别轴突病变和脱髓鞘病变。帮助定性,例如,神经传导的减慢呈弥漫性,各个神经之间传导的速度的差异非常小,提示遗传性脱髓鞘形神经病;在获得性脱髓鞘形神经病常常累计某些节段的神经,并且受累的程度并不一致。临床上可用于:弥漫性多发性神经病的诊断;某个局灶病变的确定;神经损伤的评价。F波测定生理学基础: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