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基础,突破重难点,冲刺中考一、试题特点。1、重视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永远的话题。总体难度不大。复习过程中还是以基础知识为主。2、注重地图:是地理学的语言。注意学会读图。书上原图变少,出现组合图(尤其是中国地理综合题图要引起注意)、统计图、无图考图等。3、考察能力:从题干中找地理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完成。4、综合性强:选择题、问答题(知识跨度大,涵盖内容多,注重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跟平时考试不一样,这需要分析与归纳)均有涉及,选择题题组跨度大,知识点较分散,有时候分不清是哪一部分内容(可归结为总论也可归结为分区)。问答题原因、条件类依然较多,答案不唯一性,多答、错答不扣分。5、自然为主,兼顾人文: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永远是主线。工农业、城市、交通是人文(综合题后半部分)。6、联系实际:时事地理要注意把握,但不是时事本身。往往知识放在具体的情境之中,如 16 年,17 年综合题大前提都是“一带一路”,但所考内容,16 年中亚、17 年意大利和大前提都无关,都是纯地理内容。7、区域地理所占比重增大。符合新课程理念(地理课程性质为:区域性、综合性、思想性、生活性、实践性)和高考方向(考察区域地理知识偏多)。18、覆盖面广:几乎涉及全部知识点。出题思路就是这样。先考虑自然后考虑人文,区域部分没有什么规律。(地球地图、陆地海洋、行政区划、地形、气候、河流、资源、交通、工农业、城市等)9、与高考关系密切。综合图来自高考原图并修改,难度下降。出题思路来自高考。二、复习建议1、研读《课标》和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以及《考试说明》,明确中考要求研读《课标》的相关内容,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考核要求,对复习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做近几年中考试题,深入开展中考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的研究,可以有效的指导学生答题、得分的切入点。2、重视过程管理,提高每一节课的效率咱们好多学校一周就一节课,每位教师力争上好每一节课,让每节课学生都学有所获。每节课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明确每节课的复习重点,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另外建议老师运用各种手段加大复习课的容量,讲究复习训练的设计。复习课要坚持“以练为主线,反馈矫正为手段,能力培养为目标”。坚决杜绝复习课上成新授课。3、整合学科知识,构建知识网络构建知识网络,可以加深对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认识,提高学科内综合的能力。通过表格、网链等形式使书本知识在脑海中条理清晰,从而建构知识框架,突出主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