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神经元(神经细胞)神经元的结构:神经元细胞体突起树突:短而多,呈树枝状轴突:较长,只有一条,末端多次分支树突细胞体轴突末梢神经纤维轴突髓鞘中枢神经系统规律性应答非条件反射传入神经神经中枢效应器二、反射与反射弧1、反射类型的速判法2.据反射弧结构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写出图中标号代表的结构:①,②,③,④,⑤,⑥。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神经节兴奋传导结构特点功能结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神经元轴突末梢的特殊结构内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经的兴奋感觉神经元将兴奋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对传入的兴奋进行分析与综合(2).根据反射弧的结构与功能,确定下表中结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既无感觉又无效应既无感觉又无效应既无感觉又无效应运动神经元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传出神经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对内外界刺激做出应答反应只有感觉无效应只有感觉无效应与反射、反射弧有关的3点提示易错警示(1)反射必须有完整的反射弧参与,刺激传出神经或效应器,都能使效应器产生反应,但却不属于反射。(2)神经中枢的兴奋只影响效应器的效应活动,而不影响感受器的敏感性。(3)非条件反射的完成可以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但条件反射的完成却必须有大脑皮层的参与。(3)分析下列有关问题:①图中有个神经元。②直接刺激④,能够引起肌肉收缩,这(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③破坏④处结构,刺激①处,肌肉(填“能”或“不能”)收缩,大脑(填“能”或“不能”)产生感觉。3不属于不能能3、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感觉(传入)神经元的细胞体位于脑和脊髓外,构成神经节,因此在传入神经上都有神经节;而中间神经元和运动(传出)神经元的细胞体位于脑和脊髓中,构成灰质。(2)根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判断。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是单向的,突触结构简图为,则兴奋传递方向为轴突末梢→胞体或树突,图示中与“”(轴突末梢)相连的为传入神经,与“”(胞体)相连的为传出神经。(3)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前角(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E),与后角(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B)。(4)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三、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与传导1.分析下图所示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内负外正Na+内流K+外流内正外负局部电流动作电位电位差双向传导2、膜电位变化曲线与离子的运输图文转换(1)a点之前——静息电位:神经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大,对Na+的通透性小,主要表现为K+外流,使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2)ac段——动作电位的形成:神经细胞受刺激时,Na+通道打开,Na+大量内流,导致膜电位迅速逆转,表现为外负内正。(3)ce段——静息电位的恢复:Na+通道关闭,K+通道打开,K+大量外流,膜电位恢复为静息电位后,K+通道关闭。(4)ef段——一次兴奋完成后,钠钾泵将流入的Na+泵出膜外,将流出的K+泵入膜内,以维持细胞外Na+浓度高和细胞内K+浓度高的状态,为下一次兴奋做好准备。Na+、K+与膜电位变化的关系(1)K+浓度影响静息电位K+浓度升高→电位峰值升高K+浓度降低→电位峰值降低(2)Na+浓度影响动作电位Na+浓度升高→电位峰值升高Na+浓度降低→电位峰值降低3、与兴奋产生与传导有关的3点提示(1)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产生主要是Na+内流的结果,Na+的内流需要膜载体(离子通道),同时从高浓度到低浓度,故属于协助扩散;同理,神经纤维上静息电位的产生过程中K+的外流也属于协助扩散。(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或电信号的形式传导。(3)离体和生物体内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的差别:①离体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②在生物体内,神经纤维上的神经冲动只能来自感受器。因此在生物体内,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单向传导的。4.膜电位的测量(1)静息电位:灵敏电流计一极与神经纤维膜外侧连接,另一极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