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了解有关微生物及培养基的基础知识,进行无菌技术的操作,进行微生物的培养。一、课题目标:掌握培养基的制备、高压蒸气灭菌和平板划线法等基本操作技术,熟练、规范地进行无菌操作,成功地培养微生物。无菌技术的操作。二、课题重点和难点:三、技能目标:微生物包括哪五类:病毒病毒细菌细菌放线菌放线菌真菌原生动物特点:结构都相当简单,个体多数十分微小.通常要用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有的甚至没有细胞结构.且体内一般不含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病毒界一、基础知识:(一)微生物有些细菌在一定的条件下,细胞里面形成一个椭圆形的休眠体,叫做芽孢。芽孢的壁很厚,对干旱、低温、高温等恶劣的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例如,有的细菌的芽孢,煮沸3小时以后才死亡。芽孢又小又轻,可以随风飘散。当环境适宜(如温度、水分适宜)的时候,芽孢又可以萌发,形成一个细菌.菌落:单个或少数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大量繁殖时,就会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群体,叫做菌落。菌落是鉴定菌种的重要依据。菌落细菌的菌落特征因种而异细菌的营养类型根据细菌所利用的能源和碳源的不同,将细菌分为两大营养类型。自养菌:分类,举例?异养菌:腐生菌寄生菌大部分病原菌光合自养型:光合细菌化能自养型:硝化细菌,铁细菌,硫细菌真菌如图是酵母菌电子显微镜下的形态结构酵母菌和霉菌青霉合作探究合作探究((1010分钟)分钟)重点讨论内容:1、培养基的概念2、微生物培养需要的无菌技术3、制备培养基的一般方法(固体)4、接种培养与纯化大肠杆菌5、菌落保藏方法6、区分无土栽培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与微生物的培养技术任务展示非展示同学1.写出培养基的定义--培养基的种类-培养基的成分1,后2,后3,后整理导学案A层做好总结,准备拓展延伸;B层落实基础知识,提出质疑;C层落实基础知识2.培养基的环境条件-什么是消毒及种类-什么是灭菌及种类4,后5,后6,后3.写出制备培养基的一般方法步骤7,后4.平板划线法的一般注意事项有哪些?8,后5、稀释涂布平板法如何稀释?接种的培养基为何同时与不接种的培养基一起培养?涂布的菌落平均有30个,稀释了10倍,滴加了0.1mL,则原菌液1mL有多少个细菌?9后10后1后6、菌落保藏方法有哪些?3后5.区分无土栽培与植物组织培养,微生物培养方法5,后一、基础知识:(二)培养基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1)按物理状态分: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其中固体培养基用于菌种保存及分离、鉴定菌落、活菌计数等,液体培养基常用于发酵工业。(2)按功能分:选择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3)按成分分:天然培养基和合成培养基。1.培养基的类型和用途液体培养基:表面生长均匀混浊生长沉淀生长固体培养基:菌落,菌苔选择培养基:从微生物群中选择具有特定表型的细胞.使之进行繁殖所用的培养基,称为选择培养基.加入青霉素的培养基:分离酵母菌、霉菌等真菌加入高浓度食盐的培养基: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加氮源的无氮培养基:分离固氮菌不加含碳有机物的无碳培养基:分离自养型微生物天然培养基有血清、血浆、和组织提取液(如鸡胚和牛胚浸液)。优点:营养成分丰富,培养效果好缺点:来源受限;成分复杂,影响对某些实验产物的提取和实验结果的分析;易发生支原体污染;根据细胞生存所需物质的种类和数量,用人工方法模拟合成的。合成培养基主要成分是氨基酸、维生素、碳水化合物、无机盐和其它一些辅助物质。优点:标准化生产,组分和含量相对固定;成本低缺点:缺少某些成分,不能完全满足体外细胞生长需要。合成培养基:天然培养基:血清中含有:①多种蛋白质(白蛋白、球蛋白、铁蛋白等)②多种金属离子;③激素;④促贴附物质,如纤粘蛋白、冷析球蛋白、胶原等。⑤各种生长因子⑥转移蛋白⑦不明成分人工合成培养基只能维持细胞生存,要想使细胞生长和繁殖,还需补充一定量的天然培养基(如血清)。2.不同的微生物往往需要采用不同的培养基配方(参考教材附录内容)3.不管哪种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和氮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