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阅读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文献阅读报告4临床外科医生的困惑★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是预防哪些感染?★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预防SSI感染的效果有多少大?★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如何选择理想的药物品种呢?★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何时开始给药最合适?给药疗程多长?★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采用何种给药途径比较好?★血管介入诊疗操作,究竟能不能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引言01目录CONTENT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目的SSI的定义、分类及诊断标准等如何预防SSI020403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如何合理使用Part1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目的预防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siteinfection,SSI),包括浅表切口感染、深部切口感染、手术涉及的器官和腔隙感染。不能预防术后其他部位感染,如:术后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用药的目的Part2SSI的定义、分类及诊断标准等SSI(手术部位感染)的概念比切口感染宽,但比术后感染窄SSI约占全部医院感染的15%约占外科病人医院感染的35%40%SSI的定义、分类及诊断标准SSI(手术部位感染)定义:是指围手术期发生在切口或手术深部器官或腔隙的感染(如切口感染、脑脓肿、腹膜炎)(Surgicalsiteinfections(SSIs)areinfectionsoftheincisionororganorspacethatoccuraftersurgery.)SSI的分类分类010203浅表切口SSI(只涉及皮肤或皮下组织的切口)深部切口SSI(涉及筋膜和/或肌层):主要深部切口(DIP)-SSI是指接受手术患者出现1处或多处主要切口SSI,次要深部切口(DIS)-SSI是指接受手术患者出现1处以上次要切口SSI;器官/间隙SSI(包括手术操作过程中打开的任何身体部位,除外皮肤、筋膜或肌层切口)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与国家医疗保健安全网(NHSN)对手术部位感染定义示意图器官/组织间隙SSIs为累及除切开的身体表层之外的任何术中切开或进行操作的解剖结构的感染。此表列出了按部位的SSI分类,可以用于鉴别器官/组织间隙SSIs.例如:如果行阑尾炎切除术的患者出现不经过手术切口流出的腹腔脓肿,则将此次感染报告为腹腔内器官/组织间隙SSI。美国CDC-SSI,1999SSI的诊断标准(CDC)切口浅部组织感染手术后30天以内发生的仅累及切口皮肤或者皮下组织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切口浅部组织有化脓性液体。2.从切口浅部组织的液体或者组织中培养出病原体。3.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红、肿胀、发热、疼痛和触痛,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浅层组织。下列情形不属于切口浅部组织感染:1.针眼处脓点(仅限于缝线通过处的轻微炎症和少许分泌物)。2.外阴切开术或包皮环切术部位或肛门周围手术部位感染。3.感染的烧伤创面,及溶痂的Ⅱ、Ⅲ度烧伤创面。SSI的诊断标准(CDC)切口深部组织感染无植入物者手术后30天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后1年以内发生的累及深部软组织(如筋膜和肌层)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从切口深部引流或穿刺出脓液,但脓液不是来自器官/腔隙部分。2.切口深部组织自行裂开或者由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同时,患者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热,肿胀及疼痛。3.经直接检查、再次手术探查、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发现切口深部组织脓肿或者其他感染证据。同时累及切口浅部组织和深部组织的感染归为切口深部组织感染;经切口引流所致器官/腔隙感染,无须再次手术归为深部组织感染。SSI的诊断标准(CDC)器官/腔隙感染无植入物者手术后30天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后1年以内发生的累及术中解剖部位(如器官或者腔隙)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器官或者腔隙穿刺引流或穿刺出脓液。2.从器官或者腔隙的分泌物或组织中培养分离出致病菌。3.经直接检查、再次手术、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发现器官或者腔隙脓肿或者其他器官或者腔隙感染的证据。Part3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如何合理使用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预防原则品种选择给药途径选择给药疗程预防用药SSI效果给药时机选择如何合理使用第一季度;列1;50第二季度;列1;50清洁污染手术第二季度;列1;100污秽-感染手术预防用药原则第一季度;列1;70第二季度;列1;30清洁手术第一季度;列1;20第二季度;列1;80污染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