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 5 节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工艺1.适用范围人工成孔灌注桩一般用于桩直径 800mm 以上,无地下水或地下水较少的粘土、粉质粘土,含水量的砂、砂卵石的粘土层采用,深度一般为 6—20m 左右,可用于高层建筑、公用建筑、水工结构。对地下水位较高且流砂量大、涌水量大的冲积地带;近代沉积的含水量高的淤泥、淤泥质土层;持力层埋深较高、较深、超过 40m 的不宜使用人工挖孔桩。2.施工准备(1) 材料质量①水泥:宜用 42.5 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有出厂合格证并且经试验合格。②砂:中砂或粗砂,含泥量不大于3%。石:碎石或卵石粒径10~40mm,含泥量不大于 2%。③钢筋:品种和规格均应符合设计规定,有出厂合格证和经试验合格后方能使用。④ 外加剂:外加早强剂应通过试验选用,粉煤灰掺合料按试验室试验报告的规定使用。(2)技术准备①施工前应先平整场地,清除障碍物,架设临时设施,如水、电、管线敷设。②场地做好排水措施,留设临时通道以及时运走孔边堆放过高的堆土。③施工前制定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并经编、审、批程序,各种原材料,应送检合格方能使用,施工中严格按配合比施工。3. 施工工艺(1)工艺流程放线定桩位成孔 → 支护壁 → 复核桩位(中心)轴线→ 架设垂直运输架 →安装吊运设备(如卷场扬机或木辘轱、吊运桶、照明、水泵、通风机等) →开挖吊运第二节桩孔土方→ 先拆第一节模板支第二节护壁模板→ 浇筑第二节护壁砼→复核桩位(中心)轴线 → 逐层往下循环作业→ 开挖底部土方 →检查验收持力层→ 钢筋笼制作 → 清理扩大头锅底浮浆层、抽水 → 吊放钢筋笼 → 清理孔底 →放混凝土溜筒(导管) → 浇筑桩身混凝土(随浇随振) 。页脚内容7摘要(2)操作要点①成孔a 桩孔采用人工分节开挖,浇捣完第一节护壁混凝土后再继续下一节的施工。挖土次序为先挖中间部分后挖周边,按设计桩径加护壁厚度控制截面。护壁模板要备用 2-3 套留上节、支下节循环使用。护壁混凝土注意捣实,上节护壁钢筋伸入下节,与下节钢筋绑扎牢固。护壁混凝土强度达到 1MPa 后方可拆除护壁模板。第一节护壁应高出地面 150 到 200mm,以防止地面水及杂物落入孔内。b 第一圈护壁混凝土拆模后,把轴线位置和相对水平标高标定在护壁上,作为控制桩孔位置、垂直度和桩深度的复核标记,在十字交叉中心悬挂吊锤,控制桩孔垂直度。c 第一节桩孔成孔以后,即着手在桩孔上口架垂直运输支架,安放绞筒。要求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