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入全麻技术临沂市肿瘤医院麻醉科吸入麻醉吸入麻醉是指挥发性麻醉药或麻醉气体经呼吸系统吸收入血,抑制中枢神经系统而产生的全身麻醉的方法。在麻醉史上吸入麻醉是应用最早的麻醉方法,而在今天吸入麻醉已经发展成为实施全身麻醉的主要方法。吸入麻醉药在体内代谢、分解少,大部分以原形从肺排除体外,因此吸入麻醉具有较高的可控性、安全性及有效性。基本原理和概念1.肺泡气最低有效浓度(MAC)指在一个大气压下,使50%的病人或动物对伤害刺激(如外科切皮)不再产生体动反应时呼气末潮气(相当于肺泡气)内该麻醉药的浓度。不同吸入麻醉药具有不同的MAC值,MAC越小,表示该麻醉药的效能越强。各药物MAC之间呈数学的“相加”性质。•2.血/气分配系数(λB/G)是指在正常体温条件下吸入麻醉药在血和气两相中达到平衡时的浓度比值。λB/G与吸入麻醉药的可控性有密切关系。λB/G越小,表明麻醉药在血中的溶解度越低,则其在肺泡、血液及中枢神经系统中分压才会迅速上升或下降因而具有更高的可控性。•3.吸入麻醉药浓度的调控现代麻醉机的挥发罐多在麻醉回路外,麻醉药由新鲜气流带入回路,再经回路的吸气支进入病人肺泡。一般认为在经过一定时间的平衡后,肺泡的麻醉药浓度可以反映脑内麻醉药的分压,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麻醉深度。•在不改变病人的分钟通气量时,改变麻醉深度(加深或减浅)的方法为:①增加或减少挥发罐开启浓度;②增加新鲜气流量。•4.时间常数是指在一个固定容积的气体浓度,用另外的气体去改变其浓度所需要的时间,时间常数(min)=容积(ml)/流量(ml/min)。时间常数是反映容积内气体被替换比例的常数,该常数的时间值往往取决于气体流量的大小。容积内的气体已经有62.3%被进入的气体所占据的时间称之谓1个时间常数,当达到3个时间常数时,容积内已有95%的气体被新鲜气体混合占据,即可以看作完成吸入麻醉诱导时的洗入过程(washin)。吸入全麻药的药代动力学•1.吸入麻醉药的摄取与分布吸入麻醉药在肺泡被吸收后经血液循环带入中枢神经系统,作用于一些关键部位产生全麻作用,所以吸入麻醉药在脑中的分压(相当于浓度)就非常重要脑组织中吸入麻醉药分压受到以下5个方面因素的影响:•①麻醉药的吸入浓度;•②麻醉药在肺内的分布;•③麻醉药跨肺泡膜扩散到肺毛细血管内血液的过程;•④循环系统的功能状态;•⑤经血脑屏障向脑细胞内的扩散状态。•2.吸入麻醉药的排除吸入麻醉药除一小部分被代谢,极少量经手术创面、皮肤排除外,大部分以原形经肺排除。其肺排除量与该麻醉药的脂肪/血分配系数成反比。皮下脂肪有储存吸入麻醉药的作用,但还没有明显的证据表明这可导致病人的苏醒延迟。麻醉苏醒的过程就是麻醉药的排除过程,与麻醉诱导过程相反:组织=>血液=>肺泡=>呼出气。吸入麻醉方式分类•按麻醉通气系统分•根据呼吸气体与空气接触方式、重复吸入程度以及有无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吸入麻醉可以分为开放法、半开放法、半紧闭法及紧闭法四种吸入麻醉按通气系统分类极其特点与回路外空气的关系吸气呼气与呼出气的关系钠石灰罐气体实际应用开放法空气进入排向空气无重复吸入无空气麻醉面罩半开放法部分空气进入全部排向空气无重复吸入无空气Mapleson系统半紧闭法无空气进入部分排向空气部分重复吸入有O2/N2O循环/来回式系统紧闭法无接触无接触全部重复吸入有O2/N2O循环/来回式系统•(二)按新鲜气流量分•紧闭循环系统新鲜气流量的分类,到目前为止尚无统一标准。比较具有说服力的是Aldrete提出的2.5倍数法则。•2.5倍数法则:首先根据Brody公式计算出机体每分钟氧耗量,即维持紧闭循环麻醉时所需要新鲜气体的基础流量为10×体重3/4(ml/min),若氧流量低于此值,则病人可能缺氧;乘以2.5,即2.5倍基础流量为紧闭循环的高限或低流量的低限。•通常将1L/min以上的新鲜气流量称为中、高流量;而低于1L/min的新鲜气流量称为低流量。因此,低流量麻醉(lowflowanesthesia):新鲜气体流量为1L/min(50%O2和50%N2O);最低流量麻醉(minimalflowanesthesia):新鲜气体流量为0.5L/min(60%O2和40%N2O);紧闭回路麻醉(closedsystemanesthe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