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细胞免疫治疗的应用唐田娟生物治疗中心2014.6第一部分肿瘤细胞免疫治疗肿瘤生物治疗起源和现状LAKLymphocyteactivatingkillercellsIL21982Rosenberg,NCICD3AKCIKDCCD3activatingkillercellsIL2,CD3MabDendriticcellsIL4,GM-CSF,TNFPulsedwithtumoreAg1992R.Steinman,RockfellerU.CytokineinducingkillercellsIL2,CD3Mab,IFN,IL11991I.G.Schmidt-Wolf,Stanford非特异细胞毒性特异细胞毒性被动免疫主动免疫TIL树突状细胞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Dendriticcell,DC1860年,德国的解剖学家PaulLangerhans发现树突状细胞,当时称为Langerhans细胞1973年,RalphSteinman正式鉴定和定义树突状细胞1992年Steinman建立了应用GM-CSF从小鼠骨髓中大规模培养制备DC的方法2011年RalphSteinman获得诺贝尔医学奖,获奖理由是“发现树突状细胞及其在获得性免疫中的作用”。树突状细胞与树突状细胞与TT细胞的作用细胞的作用负载肿瘤抗原的成熟DC细胞细胞回输诱导DC细胞肿瘤抗原临床疗效监测DC细胞成熟抗原负载细胞分选6CIKCIK细胞的概念细胞的概念CIK是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是将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在体外用多种细胞因子共同培养一段时间后获得的一群对肿瘤细胞有高度杀伤能力的异质细胞。CIKCIK细胞的作用机制细胞的作用机制CIK细胞8DC/CIKDC/CIK细胞治疗的适应细胞治疗的适应症症手术后的患者:适用于术后不愿化疗、术后基本情况较差不能忍受化疗的患者,如肺腺癌,胃癌、结肠癌、食道癌等消化道肿瘤、肾透明细胞癌、恶性黑色素瘤,可防止肿瘤转移复发。手术及放疗后的患者:如肺鳞癌、宫颈癌、胰腺癌、喉癌、头颈部肿瘤。手术及化疗后的患者:如卵巢癌。手术及放、化疗以后的患者:如小细胞肺癌、乳腺癌。放化疗后的患者:如淋巴瘤(T细胞淋巴瘤除外)。骨髓移植后或化疗缓解后的患者:如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对于很多放、化疗无效或不接受放、化疗的患者,单独使用DC/CIK免疫治疗,仍然有效且无毒副作用。癌性胸、腹腔积液患者。10病例入选标准1.心功能正常。2.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为肿瘤患者;3.选择DC治疗时,建议获取自体的肿瘤组织,使用多肽作为抗原负载,必须HLA-A2配型阳性;4.生活基本自理,卡氏(KPS)体力状况评分标准60分以上;5.预计生存期至少大于3个月;11治疗流程12治疗前应做哪些检查项目?治疗前应做哪些检查项目?1、血常规、凝血、传染四项为必须检查。2、肝功、肾功、心电图临床检查;3、影像学、肿瘤标志物、T细胞亚群检查;细胞免疫治疗的流程?细胞免疫治疗的流程?申请治疗申请治疗------完善相关检查完善相关检查------临床会诊临床会诊------外周血采集(约外周血采集(约0.50.5小时)小时)------细胞培养(细胞培养(1212天)天)------细胞回输(约细胞回输(约1155天)天)------疗效随访(疗效随访(1-31-3个月)个月)不良反应及护理细胞治疗中可能出现的毒副作用主要是寒战、发热、乏力。发热常常出现在治疗后4~8h,体温一般38℃左右,发热在2~4h内常可缓解,不需特殊处理。对体温超过39℃的患者可用退热药解除症状。极少数患者可能出现恶心等消化道症状,个别患者可见皮疹等过敏反应,给予对症处理可缓解症状。尽量避免应用免疫抑制剂,如肾上腺皮质激素等。13肿瘤综合治疗治疗时机与方案联合治疗意义手术后联合DC/CIK1.快速恢复传统治疗手段造成的免疫损伤;2.特异清除术后残余肿瘤细胞;防治转移与复发;3.增强放化疗敏感性,减少放化疗毒副作用;4.抵抗化疗药物的免疫抑制作用;5.对放化疗耐药的肿瘤细胞也有杀伤作用;6.支持骨髓功能衰竭后的免疫重建;放疗联合DC/CIK化疗联合DC/CIK常规治疗无效支持疗法14治疗患者情况——一般状态改善完成回输后4周进行评估(204例)卡式评分增加疼痛程度减轻食欲及睡眠的改善胸腹水减少治疗患者情况——一般状态改善KPS评分增加≥20分者76例(37.2%,76/204)疼痛减轻≥50%68例(33.3%,68/204)食欲、睡眠改善者55例胸腹水减少17例(17/23)治疗患者情况——疗效评估治疗后1个月评价疗效针对可测量病灶,采用彩超、CT、MRI等影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