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溃疡Pepticulcer概念流行病学特点病因及发病机理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并发症治疗学习内容概念消化性溃疡(pepticulcer)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即胃溃疡(GU)十二指肠(DU)溃疡,因溃疡的形成与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得名。溃疡的粘膜缺损超过肌层,不同于糜烂。流行病学特点常见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中年人多见;GU多见于中老年,DU多见于青壮年;男患多于女患;临床上,DU多于GU,2~3:1。病因和发病机制天平学说有损害作用的侵袭因素粘膜自身防御/修复机制DU主要GU主要(一)幽门螺杆菌感染(二)非甾体抗炎药(NSAID)(三)胃酸和胃蛋白酶(四)其他因素:吸烟、急性应激、遗传、胃十二指肠运动异常重要病因(一)幽门螺杆菌消化性溃疡患者中Hp检出率高(GU70-80%、DU90%)根除Hp可促进愈合,降低复发Hp为重要病因的证据多因素(吸烟、遗传…)Hp感染胃酸分泌增加生长抑素/胃泌素调节失常胃慢性Hp感染十二指肠胃上皮化生Hp十二指肠定植碳酸盐分泌减少十二指肠炎症DUHp在DU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假说正常Hp无法定植关于Hp引起GU的研究较少,一般认为是Hp感染引起胃粘膜炎症消弱了胃粘膜的屏障功能。胃溃疡好发于泌酸区与非泌酸区交界处的非泌酸区。(二)非甾体抗炎药(NSAID)NSAID引起的GU多于DU;NSAID通过消弱粘膜的防御及修复功能导致消化性溃疡;损害作用包括局部作用及系统作用;系统作用:通过抑制环氧合酶(COX)使内源性前列腺素(PG)合成减少。(三)胃酸/胃蛋白酶胃酸和胃蛋白酶对粘膜自身的消化是消化性溃疡最终形成直接原因。无酸,无溃疡病理1.部位DU多发生在球部、前壁多见GU多在胃角和胃窦小弯2.大小DU直径多小于1cmGU稍大直径大于2cm为巨大溃疡3.数目多为单发4.病理溃疡边缘光整,底部洁净、有肉芽组织构成、上面覆盖有灰白色或灰黄色纤维渗出物。临床表现主要症状-上腹痛:可为钝痛、灼痛、胀痛、饥饿样不适;多位于中上腹,可偏右或偏左。部分病例无典型上腹痛,仅表现为上腹不适、腹胀、嗳气、反酸。体征-活动时上腹部可有局限的轻压痛,缓解期无明显体征。腹痛特点(三大特点)1.1.慢性过程慢性过程2.2.周期性发作:发作呈周期性与缓解期相交替;周期性发作:发作呈周期性与缓解期相交替;季节性:秋冬、冬春之交季节性:秋冬、冬春之交可有诱因诱发可有诱因诱发3.3.节律性;节律性;DUDU餐后餐后2-42-4小时,进餐缓解、午夜痛小时,进餐缓解、午夜痛GUGU餐后餐后1/2-11/2-1小时,进餐前消失,少午夜痛小时,进餐前消失,少午夜痛DUDU节律性性多于节律性性多于GUGU有并发症规律性消失(幽门梗阻、癌变)有并发症规律性消失(幽门梗阻、癌变)特殊类型的消化性溃疡复合性溃疡幽门管溃疡球后溃疡巨大溃疡老年人消化性溃疡:不典型症状,胃底上部、胃体无症状性溃疡:占15%,并发症首发。实验室及其他检查(一)胃镜检查(二)x线钡餐检查(三)Hp检测(四)胃液分析和血清胃泌素测定确诊的首选(一)胃镜检查内镜下消化性溃疡多呈圆形或椭圆形,也可呈线形,边缘光整,底部覆有灰黄色或灰白色渗出物,周围粘膜可有充血、水肿。可见皱襞向溃疡集中。内镜下溃疡可分三期:活动期(A)、愈合期(H)、瘢痕期(S)。胃角溃疡A1期胃角溃疡A2期胃角溃疡H1期胃角溃疡H2期胃角溃疡S1期胃角溃疡S2期(二)X线钡餐检查适用于:对胃镜检查有紧急或者不愿接受胃镜检查者。活动性上消化道出血时钡餐透视的禁忌。直接征象—龛影;间接征象—局部压痛、十二指肠球部激惹、球部畸形、胃大弯侧痉挛性切迹。(三)Hp检测1.侵入性2.非侵入性快速尿素酶实验组织学检查幽门螺杆菌培养13C或14C尿素呼气实验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血清学检查侵入性检查的首选方法根除HP后复查首选方法(四)胃液分析及血清胃泌素测定疑有胃泌素瘤时作鉴别诊断之用。诊断及鉴别诊断诊断依据1:慢性病程、周期性发作的节律性上腹痛,且上腹可为进食后或抗酸药所缓解的临床表现;2:胃镜、X线钡餐检查发现龛影可确诊。胃溃疡胃癌年龄青壮年中老年病史较长、周期性较短、进行性临床表现节律性腹痛、内科疗效可、一般状况良好无节律性腹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