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 共 11 页省(市区) 姓名 准考证号 ……… 密……… .………… 封…………………线…………………内…… ..……………… 不…………………… . 准…………………答… . …………题…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2024-2024 年硕士讨论生入学考试《教育学》全真模拟试题 附解析考试须知:1、考试时间:180 分钟,本卷满分为 300 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认真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 45 小题,每题 2 分,共 90 分)1、明代教育家王守仁认为,读书求学的目的在于( )A.去除人欲 B.猎取天理 C.博通百家 D.求得功名2、行动讨论的旨归是( )A.理论工作者指导实践工作者B.解决教育实际问题C.由理论工作者在教育实践中进行D.由实践工作者在教育实践中进行3、依据统觉原理,赫尔巴特提出教学科目设置和教学内容组织的两项基本原则是( )A.“相关”与“集中”B.“平行”与“分配”C.“均衡”与“差异”D.“连续”与“顺序”4、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认为,实现人的社会全面进展的基本途径是( )A.进展生产力B.消灭社会分工C.普及教育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5、在选拔性考试中,某试题得分的标准差微小,表明该题存在的问题是( )A.难度低B.效度低C.信度低D.区分度低6、20 世纪 30 年代初期,梁漱溟在山东邹平、菏泽两县设立乡农学校,开展乡村教育试验。这种乡农学校性质上属于( )A.农业职校B.农民夜校C.教育与行政合一机构D.教育与军事合一机构7、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主要差异在于( )A.评价目的不同B.评价方法不同C.评价内容不同D.评价主体不同8、孔子重视启发式教学,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对“愤”的解释是( )A.“达其辞” B.“口欲言而未能之貌”C.“开其意” D.“心求通而未得之意”9、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教育改革的主题是( )A.返回基础B.普及科学C.天才教育D.大众教育10、学生必须接受“自由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