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患者自我管理中国专家共识解读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中国哮喘联盟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哮喘与变态反应工作委员会一、哮喘患者自我管理的意义、目标和内容二、哮喘患者自我管理相关的健康教育三、哮喘自我管理工具四、哮喘急性发作先兆的识别及初步处理五、我国哮喘患者自我管理面临的挑战与展望哮喘患者自我管理中国专家共识主要内容调查名称AIRIAP2INSPIRETRACAIRMAGREACT调查时间20062004-2005200420082005地区亚洲12个国家和地区(含中国大陆)欧亚北美11国加拿大北非3国美国样本量4,8053,4158936241,812控制率2.9%28%47%7.6%45%哮喘控制评价标准GINAACQ评分小于等于1.5分加拿大指南GINAACT评分大于等于20分全球哮喘控制现状2008年针对全国10城市哮喘患者控制现状和疾病认知程度的调查我国哮喘控制现状总体控制率28.7%2017年针对全国30省市城区门诊哮喘患者的调查总体控制率28.5%1.SuN,eta1.JAsthma,2013,50(8):861_870.2.林江涛等.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7;40(7):494-497.DemolyP,etal.EurRespirRev.2010Jun;19(116):150-7.2008年对欧洲5国3619名年龄≥18岁的哮喘患者进行调查,利用ACT问卷评估患者的哮喘控制情况。哮喘控制不佳的后果: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ChapmanKR,etal.EurRespirJ.2008Feb;31(2):320-53571研究调查了10428例哮喘患者和354名医生,通过调查问卷了解患者的哮喘控制状况、医疗保健利用等情况。医疗保健就诊计划外就诊急诊就诊看专科医生住院35712.18(1.06,4.52)1.87(1.39,2.53)3.50(2.63,4.66)5.83(4.92,6.90)5.68(4.91,6.58)比值比(95%CI)哮喘控制不佳的后果:过度利用医疗资源风险更大GINA2018更新2018.03.05哮喘控制不佳的后果•对疾病认识不足、治疗依从性差、自我管理能力有限是哮喘控制率低的三大主因。•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可显著改善哮喘控制状况。包括减少1/3-2/3的哮喘相关住院率、急性就诊和非预期就医、误工/误学、以及夜间憋醒等。哮喘控制不佳的原因GINA2017强调自我管理有效的患者自我管理有助于减少哮喘的急性加重。自我管理具体措施:自我检测症状和/或肺功能、填写哮喘书面行动计划、定期复诊,书面行动计划是患者自我管理的关键部分。行动计划主要基于患者症状或呼气峰流速值的检测结果。建议所有哮喘患者均应填写哮喘行动计划,以便患者和医生早期发现哮喘恶化的迹象;行动计划应包含何时及如何使用缓释和控制药物、口服激素及在症状未能缓解时如何寻求医疗帮助;哮喘迅速恶化的患者应及时就医.制订专家共识的目的提升医患双方对于哮喘自我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为我国哮喘患者的自我管理提供具体目标和方法;提升我国哮喘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及其整体控制率。达到良好的症状控制(ACT评分>20分),并维持正常活动水平。最大程度减少哮喘发作、肺功能不可逆损害和药物不良反应风险。哮喘自我管理的目标健康教育疾病知识、预防和治疗、吸入装置使用、用药依从性、随诊哮喘自我管理的主要内容哮喘急性发作先兆的识别和处理自我管理工具使用PEFPEF、哮喘日记、、哮喘日记、书面哮喘行动计书面哮喘行动计划、划、ACTACT评分表评分表内容概要:学会哮喘发作时进行简单紧急自我处理的方法;了解常用平喘药物的作用、正确用量、用法、副作用;掌握正确的吸入技术,知道什么情况下应去医院就诊;与医生共同制定出防止复发、保持长期稳定的方案。哮喘自我管理的内容一、哮喘患者自我管理的意义、目标和内容二、哮喘患者自我管理相关的健康教育三、哮喘自我管理工具四、哮喘急性发作先兆的识别及初步处理五、我国哮喘患者自我管理面临的挑战与展望哮喘患者自我管理中国专家共识主要内容哮喘的特征、发作特点及预后•哮喘的转归和预后因人而异。•通过合理治疗与管理,可以控制哮喘症状,避免急性发作,部分可达到临床治愈。•不规范治疗或依从性差,可导致反复急性发作、急诊、住院,甚至死亡;或并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源性心脏病等,预后较差。哮喘通常有以下特性:•发作性-遇诱发因素呈发作性加重•时间节律性-常在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季节性-常在秋冬季节发作或加重•可逆性-多数患者可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