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室电风暴的特征与救治心室电风暴的特征与救治主要内容主要内容一、心室电风暴的定义二、心室电风暴的常见病因及诱因三、心室电风暴的发病机制四、心室电风暴的临床特点五、心室电风暴的心电图特征六、心室电风暴的治疗一、心室电风暴的定义一、心室电风暴的定义心室电风暴是指24小时内自发的室速/室颤2次或2次以上,并需要立即电复律或电除颤等紧急治疗的急性临床症候群。其发病突然、病情危重、处理棘手、病死率高、预后恶劣,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发生率在10%~25%之间。1患者,女性,62岁,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后24小时内记录到发生的心室电风暴1例患者晕厥时动态心电图示缺血性室速/室颤电风暴(*、#指示两种形态的早搏)一患者植入起搏器术4天后发生的心室电风暴一患者入院后心电监护记录到多次发作中的5次室颤发作起始图形,每次室颤发作前RR间期均有短-长-短序列诱发二、心室电风暴的常见病因及诱因二、心室电风暴的常见病因及诱因心室电风暴可以发生在各种情况下,凡是明显增加心脏电不稳定性的因素都可诱发电风暴。主要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非心源性疾病、医源性及遗传性心律失常。1.1.器质性心脏病器质性心脏病绝大多数电风暴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常见的包括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扩张型心肌病、高血压、急性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ICD术后等,其中以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生率最高。2.非心源性疾病常见的包括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呼吸衰竭、急性重症胰腺炎、精神心理障碍性疾病、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等。上图为一例患者因室性早搏引发的心室电风暴1例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心电图描记。A为入院心电图,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和心室低位逸搏节律(箭头指示心房波);B为双腔起搏心电图;C示起搏器术后4天的反复室颤;D为出院时正常体表心电图3.3.医源性电风暴医源性电风暴医源性电风暴是指常在药物中毒、围手术期和某些创伤性诊断操作和试验时发生的电风暴。近年相继有服用胺碘酮、冠脉搭桥术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双心室起搏、置入右侧迷走神经刺激器等引发电风暴的报道。4.4.遗传性心律失常遗传性心律失常遗传性心律失常主要指原(特)发性离子通道病等遗传性心律失常,包括原发性长QT综合征、原发性短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VT、特发性VT、家族性阵发性VF、家族性猝死综合征等。该类心脏病的电风暴发生率高,可发生于任何时间,但由于总体人数较少。1例长QT综合征患者的心电图描记。A示窦性心律左前分支阻滞;B~F示电风暴发作中的三度房室传导阻滞(C中箭头指示心房波)三、心室电风暴的发病机制三、心室电风暴的发病机制心室电风暴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发生的可能机制有以下几种:1.交感神经过度激活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发作时、运动过程中、情绪波动时、心衰发作时、围手术期等交感神经过度激活的情况下,大量儿茶酚胺释放,改变了细胞膜离子通道的构型,使大量钠、钙离子内流,钾离子外流,引起各种心律失常,特别是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由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反复发作,以及频繁的电击治疗,进一步加重了脑缺血,导致中枢性交感兴奋,使心室电风暴反复持久,不易平息。2.β2.β22受体的反应性增高受体的反应性增高β2受体介导的儿茶酚胺效应在生理状态下虽然并不很重要,但在心衰和心梗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可导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认为肾上腺素可能通过β2受体激活,使心肌复极离散度增加,触发心室电风暴。3.3.希浦系统传导异常希浦系统传导异常通过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研究认为希普系统传导异常参与了心室电风暴的形成,起源于希普系的异位激动不仅能触发和驱动VT/VF,而且由于其逆向传导阻滞,阻止了窦性激动下传,促使VT/VF反复发作,不易终止。房室阻滞伴束支阻滞、H波分裂、HV间期≥70毫秒等均为发生心室电风暴的电生理基质,因此,应尽早识别希普系统传导异常参与的心室电风暴。四、心室电风暴的临床特点四、心室电风暴的临床特点患者常突然起病,急剧恶化。电风暴可发生在任何时间,与心电不稳定性增强密切相关。大多数患者存在病因或诱因,如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心衰、颅脑损伤、躯体或精神应激、电解质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