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39171案例故事1:“天天生病了”•其实,这是由孩子想象的特点造成的。幼儿期的孩子往往分不清想象和现实之间的界线,他们的言谈中常常有虚构的成分,对事物的某些特征和情节还会加以夸大,还不十分理解什么是实际存在的东西,什么是想象出来的东西、常常把自己的幻想与真实的东西混在了一起。•因此,当老师和父母发现幼儿有以上特点时,不必奇怪,也不必训斥,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大,孩子想象的某些特征会逐渐得以消失。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认识想象的发生及其在幼儿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掌握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特点及发展趋势。重点和难点:重点: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难点:幼儿想象与现实间的关系主要内容第二节幼儿想象的发展第一节儿童想象的发生第六节各年龄学前儿童想象的特点第五节幼儿想象的夸张性第三节幼儿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的发展第四节幼儿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的发展第一节儿童想象的发生一、想象的概念二、儿童想象发生的年龄三、儿童想象的萌芽•一、想象的概念•1.定义: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形象进行加工,重新组合成为新形象的过程。•2.记忆和想象的区别:•相同点:记忆和想象的过程都是运用表象的过程。•不同点:记忆是表象恢复的过程(头脑中已有的形象重新出现的过程);想象是以记忆表象为基本材料,对已有表象加以改造的过程【注】表象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关系:记忆是想象的基础,想象的发生离不开记忆•二、儿童想象发生的年龄•1.5—2岁儿童出现想象的萌芽•1.想象出现的条件:•A儿童大脑皮质的成熟(基本条件)•B儿童语言的发生(重要因素)•2.想象的表现形式:通过动作和语言表现出来的。(例冉冉搭城堡)•三、儿童想象的萌芽(重点)•儿童最初的想象,可以说是记忆材料的简单迁移•儿童想象萌芽期的特点:•1.记忆表象在新情景下复活•2.简单的相似联想•3.没有情节的组合第二节幼儿想象的发展二、幼儿想象发展的趋势一、想象在幼儿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三、幼儿想象的分类•一、想象在幼儿生活中的重要地位(重点)•幼儿期是想象最为活跃的时期,想象几乎贯穿于幼儿的各种活动中。幼儿的主要活动是游戏,特别是象征游戏。•具体表现:•二、幼儿想象发展的趋势(重点)•幼儿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是:从简单的自由联想向创造性想象发展,具体表现:•1.从想象的无意性,发展到开始出现有意性(从无意想象到有意想象)•2.从想象的单纯的再造性,发展到出现创造性(从再造想象到创造想象)•3.从想象的极大夸张性,发展到合乎现实的逻辑性(从夸张到符合现实)三、幼儿想象的分类第三节幼儿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的发展•一、幼儿的无意想象•无意想象(不随意想象)是最简单的、初级的想象。幼儿的想象活动主要属于无意想象。•(一)特点:•1.想象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2.想象的主题不稳定•3.想象的内容零散、无系统•4.以想象过程为满足•5.想象受情绪和兴趣影响•总之,无意想象实际上是一种自由联想,不要求意志努力,意识水平低,是幼儿想象的主要形式。•(二)无意想象的极端表现:梦•1.梦的生理基础:快速眼动睡眠(REM)•表现:在快速眼动睡眠中或后立即叫醒睡眠者,他能报告自己的梦。•变化趋势:学前儿童的快速眼动睡眠时间随着儿童年龄增长而减少•重要性:年幼儿童快速眼动睡眠时间较多,说明神经系统生理活动的活跃。这是生长发育的需要,在快速眼动睡眠时相,神经系统迅速生长,和它相伴随的脑血液流动的增加,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是很重要的。REM/全部睡眠时间幼儿快眼睡眠时相变化表•2.梦最早发生的年龄:一岁九个月至两岁之间(皮亚杰)•3.梦与游戏的比较:•相似点:a都是想象性地运用象征的活动b梦和游戏在结构和内容上都是相似的(皮亚杰)•不同点:a梦是无意识的象征活动。游戏的象征既是是意识到的又是未意识到的。b幼儿对游戏的结果是意识到的,对象征的机制是未意识到的。•4.梦的种类(皮亚杰):•反映愿望的、以一物代替他物的、回忆痛苦的事情,但有好的结果、恶梦、受罚或自我惩罚的梦、由身体受到刺激直接转化而来的直接象征•二、有意想象的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