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其破裂出血是门脉高压症的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造成病人死亡最主要的原因,病死率高达40%~50%,关于治疗方法的选择仍是医学研究探索的热点。从外科到内科、内窥镜治疗,近年均有长足的发展。一、一、传统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传统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门一体静脉分流术门一体静脉分流术•全门体静脉分流术(TPSS):优点,能显著降低门脉压力,止血成功率高。缺点:肝脏丧失了门静脉血供,使肝功能进一步恶化,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率增高。•部分门体静脉分流术(PPSS):外周型分流术:脾肾、脾腔、肠腔静脉分流术。选择性门体静脉分流术二、二、TIPSTIPS•近年来,经颈静脉肝内门一体分流术(TIPS)作为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新的介入治疗技术应用于临床,以创伤性小,适应证广,疗效与外科分流相仿,全球已行TIPS约3000余例。经多年来的临床随访观察证明,TIPS是控制和预防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较好的方法之一,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TIPSTIPS目前存在问题目前存在问题•①关于分流道的大小:分流道过小,不能达到降压目的,分流道过大则影响肝灌注,诱发肝性脑病等,目前仍沿用分流道8~10mm的口径。•②支架内膜增长引起分流道狭窄影响中远期疗效。常规处理方法是用球囊扩张狭窄段再放置一个内支撑架,保持有效通畅。•③关于再出血的问题,现在一般行TIPS的同时行胃冠状和胃短静脉栓塞术,防止再出血有一定的价值。•④TIPS术后少数可引起肝肺综合征的报告应引起注意。三、止血药物三、止血药物•只有暂时止血作用,但无消除静脉曲张作用,易反复出血,副作用多,而价钱昂贵。如生长抑素:如善得定、施他宁;垂体后叶素等,口服5%孟氏溶液、去甲肾上腺素,凝血酶、心得安等。四、四、曲张阶段介入治疗曲张阶段介入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急性出血止血、预防再出血和术后再出血的治疗均首选用内镜硬化剂和套扎治疗,不仅止血成功率高,反复注射治疗,可使静脉曲张闭塞消失((一一))食管静脉曲张(食管静脉曲张(EVEV)、)、胃底静脉曲张(胃底静脉曲张(GVGV)硬化治)硬化治疗疗1.1.经内镜食管静脉曲张硬化剂经内镜食管静脉曲张硬化剂注射治疗(注射治疗(EISEIS))•(1)EIS的主要作用•(2)适应证:•(3)术前准备;•(4)器械准备:•(5)操作方法:•(6)注射方法:•(7)时间间隔:•(8)疗程:(9)术后处理((11))EISEIS的主要作用有的主要作用有•①硬化剂注射造成局部血管内皮损伤及导致EV内血栓,形成机化阻断血流;•②静脉周围组织粘连凝固坏死逐渐形成纤维化,增加静脉的覆盖层。•③静脉壁增厚,血管变硬。((22)适应证:)适应证:•①急性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②既往有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史;•③外科手术后食管静脉曲张再出血者;•④不适合手术者((33)术前准备)术前准备•①对大量出血者可先行三腔两囊管压迫止血,药物止血和输血、输液抗休克治疗;•②根据病人情况酌情应用降低门脉压药物,如:垂体后叶素、生长抑素、善得定、施他宁及其衍生物等。(4)(4)器械准备:器械准备:•胃镜、硬化剂注射针、硬化剂(可选用5%鱼肝油酸钠或1%乙氧硬化醇).(5)(5)操作方法操作方法::•①单纯内镜徒手操作法;•②内镜末端附加气囊硬化剂注射;•③硬化剂注射方法:有三种静脉旁、静脉内或静脉旁+静脉内联合硬化法。(6)(6)注射方法:注射方法:•①静脉内注射部位:•②注射剂量:每点注射3~10ml为宜,99.5%酒精血管内注射每个点0,5~1ml,总量2~4ml.亦可根据静脉曲张程度酌情增减,总量不超过40ml,每次注射4~8点为宜,如有针眼渗血可用5%孟氏溶液或去甲肾上腺素等喷洒止血。注射完毕后内镜下观察,无再出血后,万可退出胃镜。•(7)时间间隔:每次硬化剂治疗间隔时间2周左右。•(8)疗程:一般2~3次硬化剂治疗,或直至静脉曲张消失为止。(9)(9)术后处理:术后处理:•①术后禁食2-4小时,以后可进流质,并注意休息,严禁剧烈活动;•②适量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③可吃些香油等软化大便,预防便秘或大便干燥,大便干燥可清洁灌肠,防止腹腔压力过高;•④酌情应用降低门脉高压药物,如奥曲肽或生长抑素类;2.2.胃底静脉曲张组织黏合剂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