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一般说来,使动用法大多表现为客观行为,意动用法大多表现为主观意念。古汉语 中的动词、形容词作使动用法较多,名词作使动用法的较少见;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大多是 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少数活用为一般动词;动词一般不作意动用法。所谓使动用法,就是指主语所代表人或事物并不施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 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包括: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 法,以及数词的使动用法。以下各举一例:尔欲吾王我乎?(《左传·定公十年》)强本而节用,则不能贫。(《荀子·天论》)焉用亡郑以陪邻?(《左传·僖公三十年》)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诗经·卫风·氓》)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对于它的宾语含有“认为”,“以为”的意思。这种用法仅限于形容词和某些表心理活动的动词,它们本不带宾语,带了宾语,并具有“认为”,“以为”意义,即是意动用法。名词意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是什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所谓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指不是说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 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而是在主观上认为他具有这种性质或状态。例如: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战国策·齐策四》)▼名词的意动用法所谓名词的意动用法,就是把宾语所代表人或事物看成为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例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礼记·礼运》)古文中的意动用法与使动用法所谓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以之为何”的意思,即认为宾语怎样或把宾语当作怎样。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和名词的活用,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使动用法是主语使宾语在客观上产生某种动作行为,而意动用法是主语主观上认为(或以为)宾语具有谓语所表示的内容,是存于意念的想法或看法,客观上不一定如此。一般可译为“认为......”“以......为......”等。1例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宾客:本为名词,这里活用为意动词。“宾客其父”是动宾结构,意为“以宾客之礼待其父”。例 2:父利其然也。(《伤仲永》)利:是名词活用作意动词。“利其然”即“以其然为利”(把这种情况视为有利可图)。例 3:侣鱼虾而友麋鹿。(《前赤壁赋》)侣,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例 4: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大道之行》)亲:以……为亲子:以……为子(两者都指前者)▼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用作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