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膜炎医疗护理查房葡萄膜是眼球壁的第二层膜,位于巩膜和视网膜之间,富含色素的血管性组织,由前部的虹膜,中间的睫状体和后部的脉络膜三部分组成。葡萄膜葡萄膜的解剖与生理功能1.虹膜:开大肌、括约肌2.睫状体:分泌防水、屈光调节3.脉络膜:营养视网膜特点:具有营养、遮光和调节屈光的功能概述葡萄膜炎是葡萄膜的炎症,常反复发作,是常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多发生于青壮年,常合并系统性自身免疫病,病情易反复,常因严重的并发症而致盲。广义的概念:是指发生在包括葡萄膜,视网膜,视网膜血管和玻璃体的炎症。按解剖部位分类1.前葡萄膜炎:虹膜炎、虹膜睫状体炎2.中间葡萄膜炎:周边视网膜和脉络膜炎3.后葡萄膜炎:脉络膜炎、视网膜血管炎4.全葡萄膜炎类型炎症主要部位包括类型前葡萄膜炎虹膜、睫状体虹膜炎虹膜睫状体炎前部睫状体炎角膜前葡萄膜炎巩膜虹膜睫状体炎中间葡萄膜炎睫状体、玻璃体睫状体平坦部炎后部睫状体炎玻璃体炎后葡萄膜炎脉络膜、视网膜局灶性脉络膜炎多灶性脉络膜炎弥漫性脉络膜炎脉络膜视网膜炎视网膜脉络膜炎视网膜炎神经视网膜炎全葡萄膜炎以上部位类型炎症主要部位包括类型前葡萄膜炎虹膜、睫状体虹膜炎虹膜睫状体炎前部睫状体炎角膜前葡萄膜炎巩膜虹膜睫状体炎中间葡萄膜炎睫状体、玻璃体睫状体平坦部炎后部睫状体炎玻璃体炎后葡萄膜炎脉络膜、视网膜局灶性脉络膜炎多灶性脉络膜炎弥漫性脉络膜炎脉络膜视网膜炎视网膜脉络膜炎视网膜炎神经视网膜炎全葡萄膜炎以上部位病因与发病机制感染性:细菌、病毒、真菌等感染非感染性:1、免疫学说2、炎症介质学说3、自由基学说4、容酶体酶症状睫状刺激症状:眼痛、畏光、流泪眼红:睫状充血或混合充血视力下降:角膜水肿、房水混浊及瞳孔区晶状体前囊渗出物聚集影响光线进入眼内体征1.睫状充血或混合充血:为急性前葡萄膜炎重要特征2.KP:白色尘状或羊脂状,常附着在角膜后3.房水混浊(房水闪辉与房水细胞)4.前房积脓5.虹膜和瞳孔改变6.晶状体改变:常有色素沉着于晶状体表面7.眼底改变1.睫状充血或混合充血2.KP(角膜后沉着物)形成条件:角膜内皮损伤炎症细胞或色素形状类型:粉尘状、羊脂状分布类型:瞳孔区、弥漫性3.房水混浊1.房水闪辉:房水屏障功能障碍,蛋白进入房水(除急性前葡萄膜炎外,急闭、钝挫伤、前葡萄膜炎恢复期也可出现)。因此,房水闪辉并不一定代表有活动性炎症。2.房水细胞:在病理情况下防水中出现炎症细胞、红细胞、肿瘤细胞、色素细胞等。葡萄膜炎时主要为炎症细胞。将裂隙灯光调为柱状,房水闪辉清晰可见房水闪辉和前方细胞4.前房积脓大量炎症细胞沉积于下方房角,形成液平面,重度炎症尚可出现大量纤维蛋白渗出,房水呈相对凝固状5.虹膜与瞳孔的改变1.虹膜表面多个Busacca结节2.角膜内皮有数个羊脂状KP3.瞳孔的改变表现为瞳孔缩小,瞳孔光反射迟钝6.晶状体改变7.眼底改变前玻璃体可出现炎症细胞,偶可出现反应性黄斑囊样水肿和视盘水肿。急性前葡萄膜炎•病程<3个月•睫状充血,瞳孔缩小等慢性前葡萄膜炎•病程>3个月•并发症,后遗症等治疗原则1.立即扩瞳,防止虹膜后粘连,减少并发症。2.迅速抗炎,防止眼组织损伤和出现并发症3.前葡萄膜炎大部分为非感染性因素,一般不需抗生素治疗,对高度可疑或确诊为病原体感染者,则应给与相应抗感染治疗4.局部治疗为主,一般不需全身用药治疗5.注意并发症的治疗局部治疗措施1.1%阿托品眼药水或眼膏散瞳,重则球结膜下注射散瞳合剂2.糖皮质激素类眼药水3.抗生素眼药水及眼膏4.洗眼及湿热敷5.球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糖皮质激素了解患者的体重、眼压,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睡眠、大便情况,注意有无腹痛,黑便出现,防止胃溃疡出血。对失眠者可适当口服镇静催眠药。连续使用泼尼松(20~30mg/d)2周以上,可以导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反应迟钝,如果突然停药,则可能出现恶心、呕吐、低血糖、低血钠、低血氯、高血钾、心律不齐、低血压等撤药反应。预防的方法是合理的逐渐撤药或给予一定量的ACTH。如何防治1.如发现眼红、痛、畏光、流泪、视力下降或无红、痛、但眼前有黑影漂浮,视物模糊或视物变形,闪光感、视力下降者有可能患葡萄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