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翻译教学—现状、问题和对策柴明颎翻译学科•文学翻译、翻译鉴赏、翻译批评•专业口译——交替传译、同声传译•专业笔译——不同专题、不同文体•普通口译——联络口译、旅游导游•普通笔译——新闻采编、文献编译•理论研究——译学研究、翻译研究、教学研究什么是专业翻译•非文学类翻译工作•一种职业•在特定场合下或特定环境中进行的翻译工作•基于特定客户为目标的语言服务体系•使用现代技术、辅助设施和工具•属服务性行业•翻译技能•译者必须具备除翻译技能以外的相关专业知识•了解掌握翻译流程行业特点翻译流程翻译人才培养现状专业翻译人才培养的误区•外语教学中的听、说、读、写、译(外语教学)•语言还没学好就开始学翻译(本科层面)•仅以学“翻译理论”来代替学翻译技能(研究生层面)•以文学翻译来替代专业翻译(翻译教学)•口译和笔译之间唯一的差别就是口和笔•掌握外语就能够翻译(社会)人才需求捉襟见肘•外语人才的大量培养•高层次的翻译人才非常短缺•专业翻译机构需要把人送往国外专业院校培养•国内专业翻译人才培养机构无法满足需要•毕业生能做中低层次的翻译•学生中了解翻译知识要比掌握翻译技能的人多传统翻译教学•传统的母语/外语互译——外语系•学生的目的是学习外语;教师主要是语言专家;翻译课的功能是学习外语的辅助性练习或者是为学习外语服务的专业知识选修课•封闭式体系(教师、学生)•注重学生完成文本中的语言准确性,即译文和原文在语言含义上的对应•注重单一语言现象(字词、意群、句子)——有句无章•注重结果而非过程(对完成文本的优劣进行点评)•强调语言(语法)知识,偶尔也强调文化背景,不注重对相关学科和主题的认知。•依赖字典传统师资和教学课堂普通硕士(外国语言文学专业)中的翻译方向•翻译史•翻译理论•翻译研究•翻译实践(讲解多于实操)•文学翻译而非专业翻译•师资队伍中缺乏职业翻译•学生翻译能力弱原因•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闭门造车•只管生产,不管销售•自我陶醉于产品的“理想”状态•唯我独尊,高人一等•重理论,轻实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师的能力与社会实践严重脱节专业翻译的定位专业(职业型)口笔译教学•培养合格的职业翻译人员•学生的目的是学习翻译能力,至少在理论上要求学生已经掌握娴熟运用工作语言的能力;教师主要是职业翻译人员或长期从事职业翻译的专业教师•开放式体系(市场、客户),有偿服务•注重信息传递和译文(语)被目标受众接受的效果•注重篇章(语篇)整体效果和语言外的效果•更注重过程(思维、逻辑、似是而非等一切深层的翻译问题大都因不注重过程而成为翻译中的顽症)•强调相关知识(专业表述方法)和术语,有的学科翻译(如医学等)必须接受专业培训,注重培养译者的翻译技能•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查找相关信息专业教师和课堂对比教师的翻译实践量•笔译百万字以上:其中包括文学类和非文学类,特别是各类非文学类文本的翻译•口译五十场次以上:其中包括各类主题和层次会议的同声传译和交替传译•内容涵盖经济、金融、政治、外交、贸易、科技、教育等国际经验•国外大学翻译学院的培养模式•国际组织的翻译人才规格(联合国)•欧洲的经验(欧盟口译司)•欧洲会议口译硕士•国际专业行业协会的人才标准(国际会议口译员协会)国家层面的对策2007年设立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建立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的必要性•翻译硕士专业学位与外国语言文学翻译方向的差别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培养高层次、职业性的翻译专门人才•口译和笔译两个方向•实践型课程为主•翻译理论为辅•非文学类课程为主•辅以文化、经济、法律、国际政治等课程•专职和兼职教师结合,学术和职业型教师结合•入学以专业潜能考试为主•毕业以专业考试和译后报告相结合现有问题目前还存在的问题•对设置这个专业的认识不足•合格的专业师资严重不足(从事职业型翻译的师资)•大部分院校对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认识还没有脱离普通硕士研究生教学的轨道解决问题的通道•打破固有的教学思维(把错误的理念抛弃掉)•国际合作•树立正确的业界思想和规则•学界和业界的合作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