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一、XX县区县域经济发展现状(一)发展速度明显加快。近年来,XX县区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经济总量大幅增长。20XX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48.6亿元,同比增长14.5%,总量和增幅分别居各旗市区第4位和第5位;gdp总量是20XX年的3倍,占XX市的11.1%。地方财政总收入实现6.4亿元,同比增长24.1%,总量和增幅分别居各旗市区第8位和第5位;地方财政支出实现24.7亿元,同比增长14%,总量和增幅居各旗市区第2位和第8位。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26.9亿元,同比增长25.6%,总量和增幅分别居各旗市区第3位和第7位,总量占XX市的14.1%;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8.1亿元,同比增长29.5%,分别居各旗市区第4位和第5位,投资占XX市的10.1%。(二)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县域经济结构明显改善,二、三产业比重大幅提高,三次产业结构由20XX年的37:32:31优化为20XX年的26:52:22,其中二产比重提高了20个百分点,县域经济逐步由农业主导型走上了工业主导型道路。20XX年,规上工业总产值实现174亿元,同比增长22.3%,总量和增速分别居各旗市区第2位和第9位,总量占XX市的16%;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0%,比XX市高7个百分点。并形成了一大批独具特色的支柱产业,诸如农畜林产品加工、新型煤化工、能源建材、有色金属开发等工业产业,马铃薯、大棚蔬菜、肉牛肉羊、生猪养殖、黑木耳等农牧业产业。财政收入逐步优化,20XX年地方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为4.3%,比上年增加0.2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比重为79.4%,比上年增加4个百分点。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加强,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1.01吨标准煤,同比下降2.89%,低于呼伦贝尔平均水平。(三)发展后劲持续增强。依据“十二五”规划制定了工业、旅游、商贸物流等23个专项发展规划,并按照统一项目布局、统一投资方向的原则推动主导产业发展壮大,“十二五”期间储备各类项目393个、总投资1530亿元,为历史之最。招第1页共8页商引资规模不断扩大。20XX年引进招商引资项目115个,实际到位资金113亿元,同比增长41.1%。非公经济得到快迅发展。非公企业户数发展到815个,同比增长0.3%,其中年产值过亿元的达46家;20XX年实现增加值88.8亿元,同比增长22.6%,非公经济占比达到60%;实现税收4.07亿元,同比增长34.1%,高于全市税收增长率3.4个百分点。(四)发展成果有目共睹。20XX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560元,同比增长13.8%,收入和增幅分别居各旗市区第3位和第4位;农民人均纯收入9151元,同比增长17.1%,收入和增幅分别居各旗市区第9位和第2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4.5亿元,同比增长16.2%,居民消费结构发生明显变化。20XX年,全市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消费性支出比重)为39.5%,同比上升0.6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8.7%,同比降低1.5个百分点。更加重视社会建设,加大公共服务投入,全年教育、文化体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民生支出16亿元,同比增长7%,占一般预算支出总量的64.6%。二、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经济总量偏小,竞争实力较弱。我市主要经济指标虽在岭东地区处于优势地位,但与自治区其他旗县相比还有不少差距。其中20XX年gdp总量预计在101个旗县中排名第40位,人均gdp为34400元(5550美元),只有全区平均水平的54%,为此扩大经济总量、提高整体竞争力的任务仍然艰巨。(二)产业结构不优,龙头带动有限。县域经济发展缺乏鲜明个性,龙头企业和拳头产品少,市场影响和辐射范围小,没有形成规模效益。其中,农牧业产业化、商品化程度不高,土特品种多而不优;工业缺少带动力强的“航母型”企业,企业少而不大;第三产业虽然上升较快,但仍以传统行业为主,新兴服务业发展滞后。(三)财力保障薄弱,融资渠道不畅。财政方面,收入来源比较单一,收支缺口日益扩大。20XX年地方财政收入预计在全区101个旗县中排名第65位,地方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分别比XX市、自治区低6个和11.3个百分点。融资方面,县域银第2页共8页行机构贷款功能弱化,金融支持乏力,民营企业贷款更是难上加难。至20XX年底,我市各类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已是贷款余额的2倍多。(四)城镇化水平低,承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