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处理措施 概述 在日常采血工作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个别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或献血后发生献血不良反应,虽然症状持续时间不长,但影响很大,除给献血者带来痛苦外,很容易摔伤,更重要的是在人群中造成严重的恐惧心理,影响广大群众的献血积极性。 针对献血反应的发生原因进行预防,避免发生献血反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据统计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约 0.2%。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和必要的护理后,均恢复正常,无任何后遗症。 熟练处理献血反应,是每一个采血工作人员都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尊重科学,严格执行献血者体检标准,详细征询了解献血者身体近况, 在采血工作中严格遵照SOP,可有效避免献血反应的发生。 献血反应的定义 献血反应是献血者的生理、心理,采血环境以及采血护士、巡视医生的工作态度和操作技术等各种因素引起的以血容量急剧下降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综合征。表现为在献血过程中、献血后一定时间内出现的头晕、目眩、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无力等不适症状,属迷走神经血管性反应。 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是指各种刺激通过迷走神经介导反射,导致内脏和肌肉小血管扩张及心动过缓,周边血管突然扩张,静脉血液回流心脏减少,使心脏有加快和加强收缩的反射动作,某些人会因过度激发迷走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进而引起心跳忽然减慢、周边血管扩张,结果造成血压降低、脑部缺氧,表现为动脉低血压伴有短暂的意识丧失,能自行恢复,而无神经定位体征的一种综合征。 献血反应的分度 (1)轻度:献血时或献血后出现面色苍白、头晕目眩。 (2)中度:除轻型症状外,尚有胸闷、恶心、呕吐、皮肤湿冷、心悸等。 (3)重度:除上述症状外,还有明显的脑缺血症状,晕厥、抽搐、失去知觉、持续性低血压、心动过缓等。 献血反应常见原因及分析 引起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有精神紧张、空腹献血、环境因素、过度疲劳、睡眠不佳或身体不适、晕针晕血、采血不顺利或穿刺疼痛 等等。 简要分析如下: 精神过度紧张 精神紧张和心理因素是发生献血不良反应最重要的因素。畏惧穿刺、疑献血对身体有危害以及担心针眼感染等,献血时因情绪过度紧张、恐惧、反射性引起迷走神经兴奋,血压下降,脑供血不足而引发不良反应。献血者在采血过程中的恐慌及消极情绪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边缘系统,影响人体内脏器官的生理变化,如可使心跳加快或减慢、血压下降或升高、皮肤血管收缩或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