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验报告 题 目:玉米淀粉双酶法制取结晶葡萄糖的工艺研究 姓 名: 何雄飞 学 号: 0 8 0 7 0 0 1 0 4 学 院: 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 业: 生物工程 指导教师: 朱秋享 II 2010 年 11 月 29 日-2010 年 12 月 28 日 综合实验 淀粉是植物体中贮存的养分,贮存在种子和块茎中,各类植物中的淀粉含量都较高,大米中含淀粉 62%~86%,麦子中含淀粉 57%~75%,玉米中含淀粉 65%~72%,马铃薯中则含淀粉超过 90%。 葡萄糖在自然界中分布极广,游离状态的葡萄糖存在于植物果实中,动物中也有存在。葡萄糖是有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是许多糖类化合物的组成部分,是多种有机醇和抗生素的糖质原料。本实验所制结晶葡萄糖是主要以玉米淀粉乳为原料,采用双酶法降解转化为葡萄糖后,经过活性炭脱色、过滤等净化处理后,再经过蒸发浓缩、降温冷却结晶、分离、烘干等工序精制而成的一种全结晶体状态的葡萄糖,在经济上有较为诱人的应用价值。 本实验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有针对地对双酶法制取葡萄糖晶体这一工艺进行了研究,主要进行了液化条件的优化选择。 一、实验原理 酶液化和酶糖化工艺称为双酶法、双酶法生产葡萄糖工艺是以作用专一的酶制剂作为催化剂,反应条件温和,复合分解反应较少,因此采用双酶法生产葡萄糖,可以提高转化率及糖液浓度,改善糖液质量,是目前最为理想的制糖方法。 首先对淀粉进行调浆;用纯碱调 pH 值至 6.0 左右,再加入耐高温的α-淀粉酶,搅拌均匀。将调好后的淀粉浆进行糊化,其目的是打破淀粉分子的结晶结构,初步凝聚蛋白质。待到液化均匀一致,达到合格的液化液,即合理的 DE 值、外观透明、无白色沉淀、粘度低、蛋白质絮凝好,液化III 结束。将料液用酸将 pH 值调至 4.5,加人糖化酶。经过一定糖化周期后,料液达到预期的 DE 值,此时可以进行料液脱色以及离子交换的纯化处理(本次实验由于时间限制以及安排不当,故未能进行离子交换)。最后,通过阶梯式降温的方法使晶体析出。 二、实验仪器 1、淀粉前处理 800mL 烧杯一只、350mL 烧杯三只、玻璃棒、500mL 量筒、电子天平、药匙、胶头滴管、pH 试纸 2、液化 温度计、水浴锅 3、糖化 pH 试纸、水浴摇床 4、净化处理 布氏漏斗、纱布、滤纸、真空泵、水浴摇床、玻璃棒 5、浓缩结晶 水浴锅、阿贝折射仪、玻璃棒 6、DE 测定 酸式滴定管、250mL(或 200mL)三角瓶、沸石、5mL 移液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