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弼《老子指略》译文(根据楼宇烈《老子道德经注校释》) 【原文】夫物之所以生,功之所以成,必生乎无形,由乎无名(无形无名指道)。无形无名者,万物之宗(主)也。不温不凉,不宫不商(楼宇烈:不温不凉,不宫不商,意为道不是某一种具体事物,没有任何具体之属性,因此也没有任何局限性。);听之不可得而闻,视之不可得而彰;体之不可得而知,味之不可得而尝。故其为物也则混成,为象也则无形,为音也则希声,为味也则无呈(楼宇烈注:“呈”通“程”,说文:“品也。”“无呈”,无可品尝。以下括弧内均为楼注)。故能为品物(“品物”即万物)之宗主,苞通天地,靡使不经也。 【译文】自然万物得以产生的根由和社会事功得以成就的根据,必定产生并经由没有象状也没有称号的东西。而这无形无名的东西,就是所有事物的宗主。它既不温也不凉,既不是宫音也不是商调。用耳朵听它是听不到的,用眼睛看它是看不见的,用身体感知它是感知不到的,用舌头品尝它是品尝不出它的味道的。因此,它作为所谓的东西是混沌不分的,作为所谓的象状是没有任何形象的,作为所谓的声音是微细而听不到的,作为所谓的味道是不能呈现的。正因如此,它才能作为万事万物的宗主,才能统摄天地,而没有事物不经由它啊! 【原文】 若温也则不能凉矣,宫也则不能商矣。形必有所分,声必有所属。故象而形者,非大象也;音而声者,非大音也。然则四象(“四象”,孔 颖 达 《周 易 系 辞 疏 :“四象者, 谓金 木 水 火 ”)不形,则大象无以畅 ;五 音不声,则大音无以至 。四象形而物无所主为,则大象畅矣;五 音声而心 无所适 焉 ,则大音至 矣。 【译文】如果某事物是温的就不能称它是凉的,如果某声音是宫音就不能说它是商调。事物若有它的象状就必定有它的界限,声音若发出来就必定有它的所属。因此,任何有象状的事物,就不是无形无象的“大象”了;任何已发出了的声音,就不是微细的“大音”了。然而,具体“四象”如果没有象状,那么“大象”就不能得以畅达;具体的五音如果没有发出声来,那么“大音”就不能得以闻听。具体的“四象”有了象状,则事物就没有了主宰,然而“大象”却得以畅达了;具体的五音发出音了,则心灵就没有了适从,然而“大音”却得以闻听。 【原文】 故执大象则天下往,用大音则风俗移也。无形畅,天下虽往,往而不能释(“释”: 明白)也;希声至,风俗虽移,移而不能辩(“辩”: 明白)也。是故天生五物(“五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