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房中术侧探(你的位置:性养生保健)古代房中术侧探这是我在新浪博客上发表的文章,也算是一个总结吧。一,生命脆弱,养生比淫乐重要不少人一听到房中术,都容易产生误解。一些“卫道士”甚至认为这是古代士大夫们虚伪的表现。说古人只是以养生为名,行淫乐之实。这是“以今人之心,度古人之腹”,忽视甚至不知古代的生存环境导致的。在古代,生命很脆弱。脆弱到什么程度?脆弱到一点小病就可以导致死亡,那怕你是帝王将相。例如:三国时,刘备“朕初得疾,但下痢而;后转生杂病,怡不自济。”就是说,刘备起初患病时,仅仅是腹泻而已。但后来合并了其它并发症出现,最终不治身亡。你看看,仅仅是腹泻,再加上关张身亡、战事失利的多项精神打击。刘备这个拥有蜀国最好医疗资源的皇帝,也因一点小病而身亡。杜甫的死亡更有点悲剧:“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夕卒。”说的是杜甫去游玩,遇上发大水被困,有近十天都没有食物。他的粉丝县令派船去解救他,回来后送他牛肉、白酒。吃饱喝足后,大醉,当晚就死亡了。《千金要方·伤寒劳复》介绍一个病例:“……近者有一士大大,小得伤寒,差已十余日,能乘马行来,自谓平复,以房室,即小腹急痛,手足拘挛而死”。一个士大夫,只是得了轻度的伤寒病,好了已经十多天,自己都以为康复了。但一做爱,就出现小腹部剧烈疼痛,手脚抽搐而死。他们都如此,就不要说一般的老百姓了。生命如此脆弱,所以,我们的祖先就必需加倍爱惜自己,并由此总结出大量的养生方法、生活禁忌,只为能够更健康、长寿。食色,性也。性能够带给人类无法替代的愉悦、满足享受。但同时,古人也知道,性活动需损耗精力,过度时,容易化生百病。要提醒大家一下的是,古代中国人,“肉食者”曾经是权贵的别称。大多数老百姓按今天的标准来衡量的话,都属于“营养不良”范畴,精力、体力有限。性爱虽美好,代价也不少。清代记事类手札“雨花香”上的一节“村中俏”中,一个做卖线小生意的汪氏,看中了一个号称“村中俏”的寡妇郭氏。旁人劝他:“……去歲嫁了一個丈夫,不上半年,得了癆病而死,不問而知,是個喜動不喜靜的婦人了。我看你是個老誠人,身就壯實,恐怕還不是她的對敵……」汪原道:「只因我家中無人照管,不妨娶她。」因而煩媒說合,一講就成,娶進門來,夫妻十分和好。……過了兩個多月,汪原的面皮漸漸黃瘦了,汪原的氣息漸漸喘急……郭氏又和他人勾搭成奸……从这个故事看出,古人认为,家中有一个美貌、好风月的妇人不是什么好事。“村中俏”的郭氏,前一个丈夫,得痨病(结核病)的原因“不问而知”,是由性生活过度,体力过度消耗导致;而汪氏娶她后,“夫妻十分和好”,自然也就性生活频繁。可惜好景不长,两个多月后,汪氏也开始发病。想象一下,一个做穿街过巷小生意,每天到处奔波劳碌、营养不良的人,每晚回到家中,面对美貌妻子的索求,情难自禁,如此下去,他的身体那里吃得消?身体疲劳时,最先受到损害的就是免疫系统。免疫系统出问题时,疾病就乘虚而入,最终出现各种疾病。从这个角度来看,古人认为“淫妇”是不祥之物,在那个年代,也不无道理。当然,象西门庆这种“有钱、有闲”的特殊阶层,情况又完全不同。正因为生命如此脆弱,古人对性爱采取了既爱,又怕的态度,古人总结的很多房室禁忌就是这种敬畏心态的表现。在古代,房中术更多是为了养生,既然“欲不可禁”,就尽可能地既能享受性生活的乐趣,又避免不当性交导致身体损害。古人的房室禁忌很多。在今天看来,一些禁忌有科学性;一些禁忌则没有什么科学依据。一些禁忌直到今天,仍然有其科学性,如:醉莫入房、七情(带有不良情绪时)伤欲、欲不可强、病期慎欲等等;而对一些天气、环境的禁忌,只是反映出古人对大自然、神明的敬畏之心,害怕因此受到伤害。如:“弦望晦朔,大风、大雨、大雾、大寒、大暑、雷电霹雳、天地晦冥,日月薄蚀,虹蜺地动,若御女者,则损人神不吉,损男百倍,令女得病……”。“……山川,神祗,社稷,井灶之处,此地忌也……”这种天气、地点的禁忌,只是源于古人对未知力量的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