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后教学中的词汇句型灵活运用上海市延安中学 高级教师 吕斌写作作为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写作能力是综合反映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在95 后,00 后的英语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对于普通的作文讲评没有兴趣。这可能由于现在学生平时多依赖阅读智能手机等,专注时间比较短,喜欢更多互动的课堂活动。然而,一般写作后的讲评课程通常有这样几个步骤:写作错误分析,写作词汇扩展,写作范例参考。通常这样的课程会成为一种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课,枯燥乏味尚且不说,能参与并真正运用和提高写作能力恐怕是奢望了。究其原因,通常有三点:一,学生词汇量和句型有限,无法识别文章的好坏;二,即便看出问题所在,学生也不愿意指出自己同学的问题,免得难堪;三,课时有限,在40 分钟的时间内要有效提高学生的能力和水平,不允许浪费多余的时间。写后课的上课内容应该是对文章的语言进行修改润色。 这是因为对主题的把握学生已经通过写前进行了分析,审题不存在问题。而在写中学生能够构建框架,组织段落,所以这也不存在问题。在《写作过程中的教师介入》一书中,作者给出了如何指导写作的答案,此介入是指教师在写作过程中给予明确的解释与示范,以及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给予及时帮助。介入式帮助涉及文章内容思想的选择(choice of contents or ideas)、文章的结构(organization)和语言的运用(language, including grammar)。从认知观点来看,写作过程即决策过程,教师的介入应该帮助学生学会在内容思想和语言选择上作出正确的决定,同时学会识别、摒弃不恰当的决定。介入无疑是教师帮助学生学会作出决定和运用语言技巧的有效方法。特定的读者群会对文章有特定的期望值,而不同体裁的作品也有其自身特征,Chandrasegaran 还强调教师的介入应帮助学生提高读者意识,使其文章思想、选材和言语运用上符合特定读者群的评判标准。作者提出的教师介入原则可应用于现今国内的英语写作教学之中,但在实际操作之前,我想作为教师必须首先思考“How/What/When to intervene” 这三层问题。教师的介入是通过给出示例示范,引导学生进行同伴小组评价讨论、进一步引导与指导实现的。在这一介入式帮助中学生的活动包括:聆听教师指导、观察教师示范、跟随教师的引导参与决策制定、根据教师提供的指导方针评价自己或同伴的习作,能指出伙伴与组员作品中存在的问题,帮助组员一同修改作品。而在一堂四十分钟左右的写作课当中指导时间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