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农学: 农业科学是研究农业生产理论和实践的一门科学.农学的特点:系统的复杂性 技术的实用性 生产的连续性 作物生长的规律性 明显的季性严格的地域性作物生产系统:由“作物-环境-技术”子系统构成的多层次开放性农田生态系统。作物生产概况:(1)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但粮食安全不容忽视(2)农业区域布局逐步形成作物生产发展的贡献因素:(1)品种改良(2)增施肥料与施肥技术(3)扩大灌溉与节水技术(3)设施栽培:温室大棚 地膜覆盖(4)作物病、虫、草害的防治(5)高新技术的应用:遥感技术基因工程技术 化学调控技术 计算机信息技术中国农作物生产的贡献因素:改革或政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技术进步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重大工程或适应性措施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南水北调中国特色的作物栽培技术与种植制度:复种、间套作、立体栽培 高产栽培技术:如育苗移栽技术、合理密植技术、定量化栽培技术等一、作物生产发展的目标:1 生产率目标(高产)2 可持续性目标(生态安全)3 经济高效目标4 营养安全目标二、作物生产发展的途径1 建设高产农田2 改革种植制度3 普及优良品种4 发展先进适用技术建设高产农田1 我国有 2/3 的农田为中低产田2 按粮食产量水平来划分,中低产田土主要是以 3 年的粮食平均标准亩产为计算指标来划分,如山西省以每亩产量在 150kg 以下为低产田,150--300kg 为中产田;江苏省则以每亩产量在 300kg 以下为低产田,300~600kg 为中产田.中低产田土改造技术工程技术:如水利设施建设、渠系配套和渠道防渗工程、小水利工程建设和加固利用、坡改梯技术、节水灌溉工程技术、中低产田暗灌工程技术等。农艺技术:如化肥深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保水剂(旱地龙)的施用、秸秆覆盖技术、地膜覆盖技术、作物复种轮作技术、 少免耕技术等。改革种植制度发展粮-经-饲三元结构提高复种指数第二章 作物的起源与分类一、作物的起源作物起源于野生植物经人类驯化选育而成二、作物的传播自然界植物的传播途径是多方面的,而作物的传播,则以人类活动,即人类迁徙为主要传播途径三 作物的分类按作物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的方法:主要分为 粮食作物、工业原料作物 和饲料及绿肥作物① 粮食作物(食用作物,food crops)a、禾谷类作物(cereal crops)禾本科的稻、麦(小麦、大麦、燕麦、黑麦)。b、豆菽类作物(legume crops)豆科的大豆、扁豆、绿豆、蚕豆、豌豆、红豆(赤豆、小豆)等。c、薯类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