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最常见的后天性心脏病;在中国,其发病率自 20 世纪80年代以来呈明显上升趋势。20世纪 30 年代,人们就尝试用外科手术方法来治疗冠心病,但效果不明显。自 1966 年Kolessov 用乳内动脉,其后 Favaloro 等用大隐静脉,跨过严重狭窄的冠状动脉病变部位,将其吻合到管腔尚好的远端冠状动脉上,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或称冠状动脉搭桥术)取得成功以来,冠状动脉外科取得了重大进展。40 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能有效地缓解患者心绞痛,改善心肌供血,幸免心肌梗塞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与延长寿命,同时手术并发症与死亡率都特不低,是一种公认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1974 年,郭加强教授完成了中国第一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近年来,随着外科手术条件的改善与手术技术的提高,以及麻醉与体外循环技术的改进,冠状动脉搭桥术已成为常见的心脏外科手术,也是患者情愿接受的一种常规心脏外科手术。在我国每年完成的各类心脏外科手术中,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病例数差不多上升至第一位,同时,还有更多的病人接受了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与支架植入术。由于我国各地医院发展不均衡 ,条件与技术水平各异,致使冠状动脉外科以及其它相关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与影响,制订符合我国国情的技术指南特不必要,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的实施为这一举措奠定了基础。第一节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习惯症、禁忌症与危险因素一、手术习惯症1、药物治疗不能缓解或频发的心绞痛患者、2、 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左主干病变或有严重三支病变的患者。这些患者如不及时手术估计发生猝死,每年死亡率在 10%~15%、左主干狭窄 50%以上的患者 4 年生存率为 60%,手术治疗可使其提高到 90%,而且心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前降支或回旋支近端狭窄>50%者应予手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伴有严重右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在75%以上、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更有好处。对有 1~2 支病变,狭窄严重或在重要位置不能进行介入治疗的患者,即使心绞痛症状不明显,但如合并左心功能不全、射血分数(EF)<50%,也应手术治疗、3、介入性治疗(PTCA 与支架)失败或 CABG 术后发生再狭窄的患者。4、 心肌梗塞后心肌破裂、心包填塞、室间隔穿孔、乳头肌断裂引起二尖瓣严重关闭不全的患者,应急诊手术或在全身情况稳定后再手术。5、 室壁瘤形成可行单纯切除或同时行搭桥术。陈旧性心肌梗塞疤痕引起室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