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考点总结(黄伯荣廖序东教材) 第1 页 共4 6 页 现代汉语考点总结(黄伯荣廖序东教材) 一 概论 一、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 (一),古代汉语 1,定义: 古代汉语是古代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从时间上看,五四以前的都可以称为古代汉语。现在我们接触到的古代汉语是它三千多年来的书面语形式。 2,古代汉语的两种书面语形式: (1) 文言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代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 (2) 古白话:六朝以后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与口语直接联系的新的书面语言,今普通话书面形式的源头,9DC末期出现12、13DC成熟 3,古代汉语学习对象:文言文 (二), 现代汉语 1, 定义:现代汉民族使用的语言,包括普通话和方言;(广义)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狭义)1955年确定 (三),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关系: 古代汉语是现代汉语的前身,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 二、普通话和方言 (一),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 定义: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是汉族人民在相互交往中普遍使用的一种通用语言,它是全体汉族人民间以及汉族和兄弟民族间,中国人和外国人之间的交际用语。是在同一民族内部通过长期相互交往在方言的基础上逐渐自然形成的。(汉语方言只是为某一地区人民使用的语言,不仅在社会交际作用方面处于从属地位,而且在自身发展趋势中也是向普通话靠拢的。) (二),口语和书面语 1, 口语:以口耳进行交际的口头形式; 共同口语形式比书面语晚出现,最晚 14DC,“官话”(一种全民族公用的语言)在北方话基础上开始形成,清朝时已全国通行。 2, 书面语:用文字记载下来的书面形式; (其源头:白话文)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通行全国。 3, 五四时期,“白话文运动”使白话文取代了文言文 “国语运动”(由汉语拼音运动引发)使民国初年“国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统一口语的读音)代替了“官话”。 (三),现代汉语七种主要方言: 七种方言的划分并非地理划分,其主要依据方言的共同语音特点;方言间亲疏关系不同,闽、粤方言与共同语差别最大,其后依次是吴方言、客、赣、湘;按使用人口排列:北方言》吴方言》粤方言》湘方言》闽方言》客方言》赣方言; 方言和普通话的差别:语音最突出,词汇次之,语法最小 1, 北方话:北京话为代表,是普通话的基础方言,在汉语...